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chuàng) > 正文

古代甲胄是什么做的?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

時間:2023-04-30 15:35:07    來源:大西洋網(wǎng)    

古代甲胄是什么做的

1、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中說:“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制造,稱甲、介、函等;戰(zhàn)國后期,出現(xiàn)用鐵制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后,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2、鎧甲起源于原始社會時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簡陋的護體裝具。商與周時期,人們已將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動的皮甲,即按照護體部位的不同,將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皮革片,并把兩層或多層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觀、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繩編聯(lián)成甲。皮甲在車戰(zhàn)中與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銅兵器的攻擊。在使用皮甲的同時,也開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銅鑄件,但并不普遍。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

而古代盔甲成本很高,以至于早期只有車兵有全裝重甲(曾侯乙墓盔甲疑似給車兵或者高級軍官使用)。這其中漆的使用,也是導致盔甲很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于漆樹來說,要生長七年之后才可以進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樹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當每次割漆的時候不是想象中的割開就有漆液流出,得等十分鐘以上,漆才從割破的樹皮中慢慢滲出來。更嚴重的是漆液的流量非常少,以至于有‘百里千刀一兩漆’的說法,漆農們得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樹上割一千刀(幾百棵)才能得到一兩漆,雖然說法夸張但是也生動的說明了生漆的產(chǎn)量之低和價值之珍貴。

最坑的是,一棵漆樹割一年漆,要緩兩年,漆樹不能一直割,否則會導致漆樹因樹皮割劃過多死掉。(即使現(xiàn)在一套大漆家具的價格也讓人驚掉下巴)

誠然,在戰(zhàn)場上,黑紅這兩種顏色給人一種肅殺的氣氛。那么古人給甲上漆只是為了好看嗎?雖然上過大漆的盔甲,外表美觀又有一種肅穆感,但是給甲上漆可不只是為了好看,給盔甲上漆也有助于提高盔甲的防御性能。

比如在坊間流傳這樣一個冷知識:日本盔甲的一大特色是涂上一層厚厚漆。這種給盔甲上漆工藝有這樣的一個好處,在基層是煉革材質時,可以降低17%的銳器侵徹深度。在基層是0.8mm軟鋼板情況下,可以降低8%侵徹深度?;旧?,可以把致命傷降低成皮肉傷。

那么,上漆工藝真的有這么神嗎?中國古代那些盔甲有厚厚的大漆是不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畢竟如果光是為了美觀或者防水,只需要薄薄一層就可以了,用不著刷兩三毫米厚的大漆。對此,冷兵器研究所曾經(jīng)也發(fā)過《手工達人耗時2年復原東周皮甲,提高盔甲防御力竟靠神秘工藝?》一文,提過給盔甲上漆有利于提高防護性能。

大漆有何獨到地方,能提高盔甲的防護能力呢?這是因為大漆的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還有樹膠質、氮、水分及微量的揮發(fā)酸等。漆酚的分子結構,使得漆酚具有芳香族和脂肪族的雙重特性,在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形成漆酚多聚體,再加上長側鏈的氧化聚合反應,而形成網(wǎng)狀立體結構。

這種結構除了使漆膜光澤明亮,亮度典雅、附著力強以外,也使得大漆的漆膜具有優(yōu)異的物理機械性能——堅硬,(漆膜的硬度達0.65-0.89漆膜值/玻璃值)。哪怕是現(xiàn)代,一般在鑒別大漆家具的時候,除了聞味,還有就是拿硬物劃一下。

這樣厚厚的大漆,涂在在盔甲外面,就像貼了一層硬化膜一樣。所以真實的皮甲可不是影視劇中那種一層軟皮子。真實的皮甲(非游牧區(qū))的制作流程則是這樣的:先塑形,然后翻范,之后進行焙燒(60°C~70°C溫度加熱)、澆注模具再進行修整和配套。經(jīng)過這一系列工序之后,再夾入皮料。然后進行高溫處理,把那些皮料壓制成甲片,最后打開模具,把甲片取出修整上漆。

本來加熱壓制后的甲片已經(jīng)很堅硬了(曾有國外小哥用60磅長弓射擊一件只是經(jīng)過普通處理、沒有上漆的皮甲,結果13米距離沒有射穿),再刷上大漆之后的甲片硬度更大,這樣穿戴者才有信心去面對戰(zhàn)場上的刀槍箭矢。

標簽: 古代甲胄是什么做的 古代盔甲為何多是黑色和紅色 甲胄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代甲胄有多重 中國古代甲胄優(yōu)缺點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