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新春走基層丨陳老漢住進了新房子

時間:2022-02-16 15:07:00    來源:民生周刊    

修了一年多的一幢房子,承載了重慶市開州區(qū)碗家村村民陳遠國多年的夢想。

好山好水好風光,在這里出生,在這里安度晚年,就是最好的人生。

住上了洋房

“這個房子住得很安逸哦!”

1月28日,重慶市開州區(qū)敦好鎮(zhèn)碗家村,大山深處,前來串門祝賀的鄉(xiāng)親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新建起的房子結實、方便,主人陳遠國在人群中派發(fā)著香煙,樂呵呵地笑成了一朵花。

辛苦一輩子,陳遠國總算住進了敞亮的房子,這一切來之不易。

過去數(shù)年,陳遠國的貧困,村民有目共睹。守著幾畝薄田,家里沒有其他勞動力,老伴患有間歇性精神病,長年服藥,陳遠國既當?shù)之攱?,?個閨女拉扯大,一路走來,難得有喘息的機會。

陳遠國是個苦命的人,3歲喪母,童年記憶里,肚子就沒有吃飽過。結婚后,孩子無人看護,陳遠國就讓孩子們跟著自己,犁地、挑煤時,就把孩子背在背上。

村里最高海拔達1500米。新房子建在半山腰一處老宅基地上,海拔五六百米。這幾天趕上降溫下雪,遠遠望去,能看到山尖上的雪。

碗家村是敦好鎮(zhèn)面積最大的村,17.5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戶籍人口近4000人,也是全鎮(zhèn)最偏遠的一個村,距離敦好鎮(zhèn)25公里,離開州城區(qū)63公里,交通不便,山路崎嶇,一邊是溝壑深淵,一邊是高聳的峭壁,有些地帶,甚至僅容一車通行。車輛經(jīng)過時,司機往往要長鳴喇叭,提醒迎面的車在會車處稍作等待。

房子占地面積不到150平方米,陳遠國非常滿意,特別感激同村親戚文元鈞,他在開州區(qū)從事建筑行業(yè)工作多年,對建房頗有經(jīng)驗,負責設計,還兼監(jiān)理,各個細節(jié)都考慮周全。如何保證地基穩(wěn)當,排水如何布置,如何保證安全飲水,如何合理安排預算支出……事無巨細,文元鈞親力親為,付出了許多辛苦。

6間臥室、一間廚房、一個飯廳、兩個衛(wèi)生間,噴頭淋浴,干濕分區(qū),太陽能熱水器,鋪上地板磚,刷上真石漆,這套房子與城市里的商品房相差無幾,女兒女婿攜家?guī)Э诨貋?,也能住得下、住得慣。

陳遠國的第一套房子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徹頭徹尾的土坯房。婚后不久,陳遠國與父母兄弟分家單過,自己動手,用最原始的建房方法,用土夯實壘成墻壁,上面放上房梁,掛瓦條,蓋上瓦。

歷經(jīng)多年,每逢刮風下雨天,屋里就成了“水簾洞”,一片狼藉,又因地基失陷,墻壁下沉,露出縫隙,大門無法關住,夜不閉戶,好在家里也沒什么值錢的物品。

陳遠國的大哥陳遠古多次念叨,那個房屋就地取材,全是石頭、土泥巴壘砌而成,沒用一桶水泥、一根鋼筋,早過了建筑壽命,每年都需要上房頂檢修,山洪暴發(fā),隨時有被沖走的危險。

老房子也沒有衛(wèi)生間,在豬圈的一個角落,挖了一個一米左右的土坑,放下一個廢棄的破缸,兩個木板一支,冬天如廁,屁股凍得生疼,夏天則蚊蠅亂飛。

那個年代,農(nóng)村房子多半如此。

▲陳遠國夫婦與3個女兒在新房前合影。圖/張兵

全家協(xié)力起新屋

村里人都知道,指望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很難養(yǎng)活一家人。為了尋找出路,老實巴交、少言寡語的陳遠國選擇外出務工。

沒有手藝,他只能在寫字樓里做保潔,錢不多,一個月2500元,不包吃、不包住,每天工作14個小時,省吃儉用,3年下來,陳遠國積攢了近4萬元。

誰會愿意背井離鄉(xiāng)?陳遠國是迫不得已才離開碗家村。山里的耕地,以梯田為主,一鋤頭下去,石頭疙瘩比土多,有的地方,幾乎全是石頭,只能種些土豆、玉米、紅薯等作物,忙活一年,賣不了幾個錢。

可是,4萬元哪能建一幢房子?每立方米的沙子在150元左右,水泥300元左右一噸,鋼筋4000元一噸,工人師傅一天工錢是300元,小工也要200元,還需要簡單裝修才能入住,算來算去,怎么也得20萬元才能建起一幢房子,陳遠國一籌莫展,還能指靠誰呢?讓孩子們集資建房?陳遠國難以啟齒。

3個閨女,老大、老三都是清貧職業(yè),畢業(yè)后均選擇在縣城做教師。前些年,兩人好不容易才還完讀書時欠下的外債。

對于一個剛在城里立足的農(nóng)村人來說,“泥腿子洗腳上岸”,手頭也不寬裕,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典型的工薪階層,吃喝拉撒后,所剩無幾。在城市,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有時一個頭痛腦熱就得花上千元。

陳遠國這點心思,被二閨女陳美猜透了,一向孝順的陳美知道,父母在城市住不習慣,上下樓不方便,和子女同住又不自在,在村里,有一幢像模像樣的房子,是老父親的最大愿望。

三姊妹一合計,決定借錢都要修,然后,慢慢還,日子總會一天比一天好。在自家房子附近種點蔬菜,做點力所能及的勞動,在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面孔,父母幸福安度晚年,作為兒女,背負點債,根本算不了什么!

東借西湊,建房啟動資金到位了,先向鎮(zhèn)上申請舊房改建,獲批后,購來建筑材料,文元鈞找來鎮(zhèn)上靠譜的包工頭。

雖說是包工不包料,陳遠國也操碎了心,光是工人每天幾頓飯,就忙不過來,建到一半,資金告罄,好在大哥陳遠古慷慨解囊。

學校一放假,大閨女陳歷慈就往家里跑,老父親近70歲,建房是人生大事,環(huán)節(jié)復雜,她希望多多分擔一些。

▲碗家村里的老房子。陳遠國家的老房子就是這樣。圖/張兵

好日子靠奮斗來

站在碗家村的山頂遠眺,綠意盎然的茶山和花椒基地連成片,藍瓦紅墻的農(nóng)家小院,層巒疊嶂的青山,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秀美鄉(xiāng)村畫卷。

“真正住在農(nóng)村的人越來越少,這是農(nóng)村的一個現(xiàn)狀?!比绾挝掂l(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怎么培養(yǎng)鄉(xiāng)村致富帶頭人,敦好鎮(zhèn)黨委書記劉勇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新農(nóng)人要有情懷,要有技術支撐,還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因為地勢原因,山區(qū)發(fā)展受到很大局限,村民增加收入還得依靠務工。

劉勇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重慶的茶葉看開州,開州的茶葉看敦好”,敦好鎮(zhèn)有“千年貢茶”的歷史淵源,碗家村大力發(fā)展茶葉基地近1500畝、花椒基地1200畝,全部栽植完成,村集體經(jīng)濟已經(jīng)建成養(yǎng)豬場,還準備引進高山蔬菜,通過大力發(fā)展產(chǎn)業(yè),爭取讓老百姓在自家門口就能有務工收入。

道路不暢仍是嚴重制約碗家村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據(jù)了解,碗家村道路59公里,暢通54.7公里,已經(jīng)硬化26.5公里,還有15公里主路需要拓寬。支路與到戶便道建設計劃已經(jīng)上報,但是,資金需求比較大,建設估計仍需要一段時間。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整個敦好鎮(zhèn),有3臺“爬山虎”,城里人難得見到這種稀罕物,這是一種小型履帶運輸車,能夠負重爬陡坡,應對泥濘路面,小巧靈活,易于操控,但需要小心駕駛。

村民鄧揚林有一臺“爬山虎”,還有3匹螺子,全年幫助村民運輸物品,以此謀生。稍不留神,“爬山虎”就會翻滾到山溝里。

從村級硬化公路到陳遠國家,還有200多米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路滑,車難以爬上去,建筑材料拉不上山。因此,只能看天施工,房屋修建,斷斷續(xù)續(xù),一幢房子修了一年多。

碗家村村支書張孝祥介紹,從2016年開始,碗家村D級危房改造7戶,易地搬遷15戶,國家補助資金已經(jīng)全部兌現(xiàn),2021年因洪災影響的3戶也已建房完畢,等待驗收入住。

“宅為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标愡h國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從網(wǎng)上購買了100棵水杉樹,沿著彎曲的上山路種上。前些年,陳遠國在房前屋后種下300棵桂花樹,因為管理不善,僅存活了不到100棵。

“再過幾天,就要種土豆了?!蓖高^窗戶望去,滿目綠色,陳遠國心里念叨,“還要修個豬圈,養(yǎng)上幾頭豬,吃不完的土豆給豬吃,爭取兩三年把債還清?!?/p>

作者:張兵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