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5篇)

時間:2023-02-08 07:53:40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一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大事業(yè)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資料圖】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fā)誓不再彈琴??梢娫谝簧杏颜x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二

如果讓你寫一篇論語讀后感,你知道怎么寫嗎?論語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蝎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小學生論語讀后感500字左右”,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xù)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墩撜Z》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边@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暑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大事業(yè)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fā)誓不再彈琴??梢娫谝簧杏颜x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上了近一個學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賞析”課,我覺得自身素質有所提高,并且真正發(fā)自內心的領會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對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興趣,但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我體會最多的還是《論語》。

最早接觸到《論語》,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里的《兩小兒辨日》,接下來是初一課本中的“論語十則”,那時,根本不懂其中含義,卻能夠將其熟背,小時候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特別嚴,電視是絕對不允許看的,直到科教頻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師主講的《論語心得》,那段日子,在我完成了自身的作業(yè)后,唯一的放松,便是看《論語心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對《論語》有了初步的領悟。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

有人說《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信念的人。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鬃拥膶W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裕鬃痈嬖V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校赜形?guī)熝?。”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拢酥疽?,本立而道生?!?/p>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鬃訒宰畈┐蟮男貞?,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吧斫讨赜谘詡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敖處熃逃⒆右托摹?,我們經常這樣說。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

“誨人不倦”四個字簡簡單單,但蘊含的是教師的愛心.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細細讀來、慢慢品位,仍覺對于在教育崗位上的自己有許多益處。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和重點,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為先、德育為重?!靶?、悌、謹、信、愛眾”都是德育的內容和范疇;而且這段話由內到外,由小到大,由對自己到對別人,講了一個德育的順序。這個順序,先講縱的血緣關系——孝;再講橫的血緣關系——悌;然后發(fā)展到普遍的社會關系——愛眾人。試想,如果連至親的血緣關系都不能愛,怎么可能愛眾人?對于如何要求自己,這里又講了兩點:一是謹,二是信。細細推究,這兩點也是愛的表現(xiàn)形式,小心謹慎、言行誠信不正是對眾人的愛嗎?這說明“謹慎”和“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修身的重點。也體現(xiàn)了孔子一貫倡導的“仁”,而“仁”又以孝悌為本??傊?,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對于我們今天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鑒價值。

時代已進入21世紀,我們要從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化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艱巨性,從現(xiàn)代科技迅速發(fā)展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復雜性,從推進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便是進入了“三化”時期,即“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為各種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鋪平了道路,也為腐朽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制造提供了機會。電腦的應用和互聯(lián)網的開通,使人們能夠攝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廣泛無法估計,無可阻擋。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我們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矛盾更為錯綜復雜。最近青少年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惡性事件,都與我們忽視德育教育,德育實效性不大有直接關系。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確是新世紀學校的首要工作。

從課時的要求和各種德育活動的安排,到龐大嚴密的組織和眾多的人員投入,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象我們這樣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復雜的。但是,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長期忽視養(yǎng)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標太高、內容空洞,體系太龐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紀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養(yǎng)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沒有養(yǎng)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xiàn)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道德內容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yǎng)成。這就需要繼續(xù)倡導“孝、悌、謹、信、愛眾”等德育內容。

孔子的德育教育,沒有校園的局限,家庭、學校、社會、對己、對人融為一個整體。聯(lián)系今天的教育工作來看,這段話仍具有鮮明的生命力和鮮明的針對性,可謂亙古常新。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边@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篇四

上了近一個學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賞析”課,我覺得自身素質有所提高,并且真正發(fā)自內心的領會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對任何一部古代佳作都很感興趣,但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我體會最多的還是《論語》。

最早接觸到《論語》,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里的《兩小兒辨日》,接下來是初一課本中的“論語十則”,那時,根本不懂其中含義,卻能夠將其熟背,小時候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特別嚴,電視是絕對不允許看的,直到科教頻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師主講的《論語心得》,那段日子,在我完成了自身的作業(yè)后,唯一的放松,便是看《論語心得》,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對《論語》有了初步的領悟。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

有人說《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追蜃邮且粋€特別講信念的人。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了解別人,就是智。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么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彼?,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p>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鬃訒宰畈┐蟮男貞眩ソ尤莅{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范,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吧斫讨赜谘詡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敖處熃逃⒆右托摹?,我們經常這樣說。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fā)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

“誨人不倦”四個字簡簡單單,但蘊含的是教師的愛心.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小學生論語讀后感400字篇五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細細讀來、慢慢品位,仍覺對于在教育崗位上的自己有許多益處。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和重點,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為先、德育為重?!靶?、悌、謹、信、愛眾”都是德育的內容和范疇;而且這段話由內到外,由小到大,由對自己到對別人,講了一個德育的順序。這個順序,先講縱的血緣關系——孝;再講橫的血緣關系——悌;然后發(fā)展到普遍的社會關系——愛眾人。試想,如果連至親的血緣關系都不能愛,怎么可能愛眾人?對于如何要求自己,這里又講了兩點:一是謹,二是信。細細推究,這兩點也是愛的表現(xiàn)形式,小心謹慎、言行誠信不正是對眾人的愛嗎?這說明“謹慎”和“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修身的重點。也體現(xiàn)了孔子一貫倡導的“仁”,而“仁”又以孝悌為本??傊?,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對于我們今天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鑒價值。

時代已進入21世紀,我們要從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化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艱巨性,從現(xiàn)代科技迅速發(fā)展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復雜性,從推進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便是進入了“三化”時期,即“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為各種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鋪平了道路,也為腐朽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制造提供了機會。電腦的應用和互聯(lián)網的開通,使人們能夠攝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廣泛無法估計,無可阻擋。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huán)境下,我們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矛盾更為錯綜復雜。最近青少年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惡性事件,都與我們忽視德育教育,德育實效性不大有直接關系。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確是新世紀學校的首要工作。

從課時的要求和各種德育活動的安排,到龐大嚴密的組織和眾多的人員投入,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象我們這樣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復雜的。但是,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長期忽視養(yǎng)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標太高、內容空洞,體系太龐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紀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養(yǎng)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養(yǎng)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沒有養(yǎng)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xiàn)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道德內容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須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yǎng)成。這就需要繼續(xù)倡導“孝、悌、謹、信、愛眾”等德育內容。

孔子的德育教育,沒有校園的局限,家庭、學校、社會、對己、對人融為一個整體。聯(lián)系今天的教育工作來看,這段話仍具有鮮明的生命力和鮮明的針對性,可謂亙古常新。

標簽: 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 不亦說乎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