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趣談 | 曹操的頭風病與卒中有什么關系?|全球微速訊

時間:2023-06-03 08:44:43    來源:科普中國網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也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用很多筆墨來描寫曹操“頭風”之疾。什么是“頭風”?它和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卒中有什么關系?本文將從歷史和醫(yī)學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什么是“頭風”?

“頭風”是古代對某些頭部疾病的統(tǒng)稱,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根據(jù)《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曹操的“頭風”發(fā)作時,會感到“頭痛欲裂,坐臥不安”,甚至會“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這些癥狀說明曹操的“頭風”并不是一般的偏頭痛或神經性頭痛,而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顱內疾病。


(資料圖片)

曹操的“頭風”可能是什么疾???

有人認為曹操的“頭風”可能是腦梗塞、腦腫瘤、顱壓升高等疾病。這些疾病都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卒中(stroke)的范疇。卒中是指由于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缺血缺氧或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 卒中可以分為兩大類: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指腦血管被血栓或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阻塞,導致腦部局部缺血缺氧而發(fā)生的卒中。出血性卒中是指腦血管因高血壓、動脈畸形等原因破裂,導致腦內出血而發(fā)生的卒中。

那么,曹操的“頭風”到底屬于哪一類卒中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結合曹操的發(fā)病情況和死因進行分析。

曹操的發(fā)病情況和死因

根據(jù)《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等史料記載,曹操在其一生中至少有四次明顯的“頭風”發(fā)作。第一次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軍攻打袁紹時,聽到陳琳寫的討曹檄文后,氣得頭風大作,但隨后又奇跡般地好轉。第二次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攻打漢中時,因為天氣寒冷和勞累過度而引發(fā)了頭風。第三次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在許昌聽說馬超攻打韓遂時,又發(fā)了一場頭風。第四次是在黃初五年(224年),曹操在洛陽聽說孫權殺了孫皓時,再次發(fā)作了頭風,并最終導致了他在同年去世。

從這四次發(fā)作來看,曹操的“頭風”似乎和他的情緒波動、氣候變化、體力消耗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腦血管收縮或擴張,從而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曹操的死因,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更可能是死于出血性卒中。

據(jù)《三國志》記載,曹操去世時,“目不見物”,即雙目失明。這個現(xiàn)象說明曹操在去世前已經有了視神經受損或視網膜出血等情況。而視神經受損或視網膜出血更多地見于出血性卒中,尤其是高血壓引起的腦內出血。 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曹操是否有高血壓這個基礎疾病,但考慮到他長期從事軍事政治活動,精神壓力大,飲食不節(jié)制,喜歡飲酒作樂等生活習慣,他很可能存在高血壓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隱患。

此外,《三國志》還記載,在曹操去世后,“開棺視之”,即進行檢視。這個過程也許能為我們判斷他是否死于出血性卒中提供線索。如果他死于缺血性卒中,那么解剖時應該能看到他的某個腦區(qū)有明顯的軟化或壞死現(xiàn)象;如果他死于出血性卒中,那么解剖時應該能看到他的某個腦區(qū)有明顯的出血或積液現(xiàn)象。不幸的是,《三國志》并沒有詳細記載解剖結果,只說“其心大如斗”,即心臟異常肥大。這個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明曹操有心臟方面的問題,進而影響了他的腦部健康。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測曹操的“頭風”可能是一種出血性卒中,并且與他本身存在高血壓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假設,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可能性。如果能有更多可靠的歷史資料或醫(yī)學證據(jù)支持或反駁這個假設,那么我們就能更接近真相。

根據(jù)《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華佗認為曹操的頭風是由于顱內有一種叫做“風涎”的物質,需要開顱手術取出。 這個“風涎”可能是指腦內的出血或積液,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開顱手術確實是一種可能的治療方法。但是,開顱手術也有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在古代醫(yī)療條件下,可能會導致感染、出血、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而且,即使成功取出“風涎”,也不能保證曹操不會再次發(fā)生卒中,因為卒中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他的高血壓或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我覺得華佗能不能治好曹操的頭風,還要看很多其他因素。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