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全球滾動:一頭野豬摔倒了,路過的野豬會扶嗎?

時間:2022-07-10 09:32:34    來源:科普中國網(wǎng)    

你不止會在山林、麥田、草地撞見野豬,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里,你也難以避免會和它們不期而遇。

想象一下:

可能你是走在南京河西 CBD 的市民,“二師兄”就這樣冷不丁地闖進了你的生活;


【資料圖】

可能你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奶茶店員,突然耳畔就響起了《西班牙斗豬曲》,開始了與豬的纏斗;

可能你正下了高數(shù)課孤單地走在校園里,一對野豬突然出現(xiàn),耳鬢廝磨,那甜蜜的畫面沖擊著你的心靈:豬都有對象,而我……

被皮糙肉厚的野豬武力碾壓并不丟人,畢竟大多數(shù)人遇到野豬也只有抱頭鼠竄這一種選擇。

但野豬屬于高智商動物,在許多研究項目中都能快速地完成學習和記憶任務,不僅能輕松識破人類布設的陷阱,甚至還有團伙合作的意識。有動物學者這樣描述獵捕野豬的困難:“野豬非常聰明,如果獵捕沒有一擊即中,那它就會產(chǎn)生警惕,必須要更換另一種獵捕方式才能再次捕捉?!痹谝恍┌咐?,面對持槍射擊的獵人,野豬甚至能在短暫的交鋒中學會如何逃離射擊區(qū)域。

更令人驚嘆的是,一旦野豬被陷阱捕獲,路過的野豬有可能拔刀相助,對同伙施展救援。

豬發(fā)展出了同情心?

說起來有點離譜,野豬救野豬,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呢?

根據(jù)一篇發(fā)表在 Scientific Reports 上的研究報道,野豬間的救援行動干凈利落,手法專業(yè),甚至還忙里偷閑對其他圍觀野豬進行一場教學活動 [1] 。

研究人員將相機架在一個簡易的野豬誘捕器前,晚上 11:21,兩只涉世未深的幼年野豬被玉米棒子吸引,干飯時觸發(fā)機關,被鎖在誘捕器中。

圖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誘捕器的門后卡著一根只能從外側挪開的木棍,挪開木棍后就能放出野豬。一個小時后,籠中吼叫的野豬終于吸引到了一群同類,包括一只成年母豬和七只小豬,考慮到被困小豬的年齡,研究人員也猜測母豬可能是它們的母親。聽到被困小豬痛苦的嘶吼,成年母豬開始手法嫻熟地撥弄前門上的木棍。

圖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10 分鐘后,前門木棍被完全移開,前門微開,隨后成年母豬又開始對后門的木棍故技重施。

圖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最終陷阱里的兩只野豬被全部解救,路過的七只小豬也現(xiàn)場觀摩了整個“路見不平,拔棍相助”的救援過程。

圖源 Observation of rescue behaviour in wild boar

在歷時 29 分鐘的救援中,該“慣犯”動作迅速,同時,成年雌豬顯然意識到了這次行動的危險性,它始終豎起毛發(fā),展示出恐嚇、威脅的戰(zhàn)斗姿態(tài)。

但這場冒險救援的驚奇之處不僅僅在于野豬的超高智力,還有野豬“奮不顧身”的表現(xiàn)。自救往往只關乎本能和聰明,但援救他者卻需要更加復雜的因由。

并非所有的“互助行為”都能稱為動物間的“救援”。理論上說,能夠被科學家們承認的動物間救援行為,需要滿足四個條件 [2]:

被困者必須處于痛苦和受到威脅的狀態(tài),例如受傷或死亡;

營救嘗試對施援者來說存在巨大的危險;

施援者的行為存在主動意圖;

施援者在救援中不會得到食物或交配等實質性的直接獎勵。

也就是說,救援過程需要存在一定的犧牲冒險精神,正因如此,救援行為也被認為是一種極端的“親社會行為”(指符合社會希望并對行為者本身無明顯好處,而行為者卻自覺自愿給行為的受體帶來利益的一類行為)。這樣的現(xiàn)象只在少部分動物群體中出現(xiàn)過,包括靈長類動物,以及螞蟻、老鼠、座頭鯨、狗等等 [1] 。

救援行動只在少部分動物中出現(xiàn)過丨資料整理自文獻 [1]

為什么救援行為僅僅在少部分動物中存在?難道“豬救豬”的類似行動,是被更高級的一種生命本能驅使著嗎?

同情?還是一時“手欠”?

理論上說,個體生存的本能應當是保持自身基因的延續(xù),救援的同時也意味著死亡的風險,必定是有更復雜的原因驅使動物做出違背生存意愿的決策。

關于這背后的原因,科學家們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猜想:

別想太多,動物的“救援”只是因為一時手欠

似乎對于人類來說,更愿意為動物有人情味的行為附加美好的道德意愿,比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而科學家們總喜歡做出解釋擊碎濾鏡:羊羔跪乳是因為小羊站著吃不到奶,烏鴉反哺是因為古人眼神不好,錯把灰色毛發(fā)的幼鳥看成老鳥。

而對于動物為什么會做出救援的行動,一部分“直男研究員”給出猜想:可能只是一時手欠,對陷阱好奇罷了。

研究者們記錄了這樣的畫面,部分小鼠在撥弄陷阱并解救同伴后,自己反而卻鉆了進去,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陷阱的危險性??赡軐τ谛∈髞碚f,與其說是因同情而救援,不如說是自己也想鉆著玩玩,恰好解救出同伴而已 [3] 。

動物救援出自同情心

但更多的研究結果和實驗觀察都在暗示,動物救援的背后,可能是因為感知到了同伴的痛苦情緒而激發(fā)的同情行為。

在前文中的實驗里,小鼠在救助同伴脫困后,卻又鉆入陷阱自投羅網(wǎng),很有可能是小鼠并沒有察覺到危險,而一旦察覺到同伴陷入危險,這些動物則會焦急地采取救援行動。

有研究表明,大鼠在同時面對兩個被困在陷阱的同類,會優(yōu)先解救具有生命危險的同類,例如在水中掙扎,表現(xiàn)痛苦的大鼠 [4] 。科學家們分析,正是因為大鼠能夠意識到同類的危險和痛苦情緒,才會采取行動優(yōu)先解救它,這也是動物存在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表現(xiàn)。

面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我忍不住好奇:當主人暈厥、摔倒或者處于危險狀態(tài)時,寵物會不會嘗試實施救援呢?

我嘗試暈倒,貓沒有反應。被自己親手養(yǎng)大的貓貓如此冷漠對待,忍不住破大防。

結合先前的科學研究結果,第二次我嘗試抽搐一段時間,盡量向貓展現(xiàn)痛苦,觀察它會不會采取行動?

盡管貓對我的抽搐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關心——走來走去,觀察并聞嗅,但也僅能表明當我處于明顯的危險狀態(tài)時,貓可能察覺到了異樣,卻不具備救援能力(這一點和野豬比差遠了)。

雖然目前對于動物間相互救援的行為原因依舊沒有定論,但我還是愿意相信,動物和人一樣,在面對危險時,擁有幫助他人的愛與勇氣。

至于你,會更愿意相信哪種猜想呢?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355341/#CR15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585494/

[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77799/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964095/

作者:趙元羚

Cloud 對本文編輯亦有幫助

果殼(ID:Guokr42)

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 sns@guokr.com

歡迎轉發(fā)到朋友圈

標簽: 科學家們 成年母豬 烏鴉反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