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 用中式美學呈現(xiàn)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 每日熱文

時間:2023-04-04 15:45:13    來源:羊城晚報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

用中式美學呈現(xiàn)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

文/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資料圖】

4月14日至15日,由作家馬伯庸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將在廣州大劇院為羊城觀眾帶來一場快意恩仇的華麗冒險。

《兩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關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實歷史,馬伯庸將其擴充為一部近70萬字的長篇小說。70萬字的著作改編成舞臺劇會有怎樣的呈現(xiàn)?該劇給出的答案是:由226個角色和400余件服裝道具打造的“高能三小時”。

盡管時間較長,但該劇緊張刺激的劇情足夠引人入勝。此外,精致的木質(zhì)寶船、古香古色的香爐、身臨其境的水牢,甚至是寫實的“蛐蛐兒”道具,這些書中令人記憶深刻的事與物,都被道具和服裝師巧妙地還原至舞臺上。光影與多媒體的配合,營造出亦真亦幻的沉浸式場景和千軍萬馬的宏大場面。同時,劇中有大量武打戲份,刀光劍影的設計也讓演出氛圍更加激烈刺激。

臨近開演,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導演趙淼、執(zhí)行導演及演員王萌、編劇唐夏娃向觀眾介紹了該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幕后故事。

導演趙淼:秉承“三不動”原則改編原著

羊城晚報: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創(chuàng)作最大的難點在哪?

答:首先,體量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難點,近70萬字的原著被濃縮為劇本后,仍有54萬字。小說當中豐富的場景,眾多的人物線索,還有交織在一起的故事線,放到舞臺上都要進行濃縮、精簡;第二個難題是舞臺呈現(xiàn)層面上,要用虛擬的美、象征性的美,去表現(xiàn)寫實的故事和寫實的人物情感;第三個難點是要用戲劇的方式去呈現(xiàn)這部小說,我們希望舞臺能像原著一樣呈現(xiàn)出史詩般的氣魄和大場面,但是舞臺劇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羊城晚報:在刪改原著時,我們秉持了怎樣的原則?

答:原則就是“三不動”,關系到人物情感推進轉(zhuǎn)變深化的情節(jié)不能動,推動人物成長轉(zhuǎn)變的情節(jié)不能動,拉動人物關系走向改變的情節(jié)不能動。

羊城晚報:你認為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里有哪些突出亮點?能否用幾個關鍵詞概括一下?

答:首先是“中國”,我們借鑒了中國戲曲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觀念,觀眾能看到一種屬于中國戲曲的美學表現(xiàn);第二是“快節(jié)奏”,舞臺場景和表演場面的變換是非常迅速的,故事全程都在快速推進,觀眾會覺得劇情非常緊湊緊張;第三是“假定性強”,觀眾可能不會在舞臺上看到真實的房屋、大船、山林、運河……但是我們用假定性的表演,把屬于山、屬于城、屬于水、屬于火的所有意象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并且有留白。劇組里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我們要向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戲曲、音樂學習,要向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去借鑒,最終呈現(xiàn)在舞臺上的東西,我們希望它是美的。

羊城晚報:你的導演風格常常被貼上“擅長肢體”的標簽,你排斥這種評價嗎?在劇版《兩京十五日》里,你有延續(xù)這種風格嗎?

答:貼個標簽也挺好的,從創(chuàng)作風格來說,我們確實希望首先專注于一個專業(yè)領域,再不斷拓展。事實上,當我們越扎根某個類別的創(chuàng)作時,越能發(fā)掘這個類別中的可能性。舞臺劇《兩京十五日》中,有關“肢體”的表達,占了60%至70%吧,我們在舞臺上留出了很多形體表演的空間。編劇、視覺總監(jiān)和其他幕后設計師,都圍繞著形體表演的重點特色,來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

演員王萌:吳定緣的內(nèi)心有濃情大愛

羊城晚報:在劇中飾演吳定緣,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角色的?

答: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行尸走肉”,他頹廢,不在乎任何事情,甚至也不在乎自己。但是當走進他的內(nèi)心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濃重的情感,而且是一個擁有大智慧、大愛,很俠義的一個人。放蕩不羈、終日飲酒的表象源于他的身世,是他的面紗。整個劇通過3個小時的展現(xiàn),把他從外到里扒得很透徹。

羊城晚報:作為飾演者,你如何解讀吳定緣與蘇荊溪的感情線?

答:劇中,吳定緣是個“大冤種”,他跟蘇荊溪盡管互有情愫,但因為各自的使命任務和造化弄人,所以這份情感難開花、難結果。但是,以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他們倆最后的結局是開放的。他倆是否在最后走到了一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看觀眾自己的感受,我不用去定義他倆到底在沒在一起。

羊城晚報:自該劇排練以來,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每天都特別特別累,我們劇組全員都瘦了,我瘦了快20斤。每天我們不只需要排戲、對戲、背臺詞,還需要天天練武打、練形體,體力消耗特別大。

羊城晚報:全劇3個小時的體量,對演員和觀眾來說都是考驗。作為演員,你同時兼任了該劇的執(zhí)行導演,你們是如何努力消解時長帶來的疲憊感的?

答:整個戲里從頭到尾有37個場景,這就意味著在3個小時里,平均每5分鐘就要換一次場景,而且是大場景,為的就是不斷變換,不斷讓各種新的形式進來,不斷地呈現(xiàn)新的刺激內(nèi)容和矛盾沖突,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應接不暇,這樣觀眾就可以一直跟著劇情走。

編劇唐夏娃:年輕人的友誼最打動我

羊城晚報:作為編劇,面對《兩京十五日》原著中的海量情節(jié),你是如何取舍的?

答:情節(jié)的取舍著實是讓我花費最多心思的地方。原著中有太多精彩的情節(jié),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身上的戲,哪怕是一個小小配角,也有出彩的地方。但舞臺劇時間有限,我們只能保留主要人物的主要線索,讓故事主線圍繞十五日的驚心動魄之路展開。但是,其他人物也并沒有完全摒棄,我們會盡力用恰當?shù)钠⑶擅畹姆椒?,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羊城晚報:在構思劇本的時候,原著的哪一部分情節(jié)最打動你?

答:最打動我的是幾個年輕人的友誼。他們從一開始素不相識、甚至是互看生厭,慢慢成為意氣相投、共同作戰(zhàn)、甚至可以為對方付出生命的朋友。在特定的情景下,高低貴賤、君臣之別,這些條條框框都不再重要。他們回歸于人性本身。我覺得,這種人類的原始情感特別寶貴。

羊城晚報:讀完原著后,你認為小說最突出的主題是什么?

答:我覺得是“成長”——書中人經(jīng)歷絕望、承受痛苦、攜手戰(zhàn)斗、收獲友誼、取得成功,最終又不得不面對命運、接受“無?!?。短短十五日,幾位主人公都完成了蛻變。無論結局如何,他們都成了更好的自己。

羊城晚報:劇本創(chuàng)作期間,你腦中想象中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是怎么樣一部作品?

答:我腦海里呈現(xiàn)的舞臺劇是充滿俠義精神、快意恩仇、青春熱血又波瀾壯闊的。在劇本整體成型之后,我會把自己代入每一個角色中,用這個人物的質(zhì)感把屬于他的臺詞念出來,反反復復很多遍,然后逐句修改,讓臺詞風格更貼近每個人物。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