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文化通古今 科技賦未來-天天新動態(tài)

時間:2023-07-01 05:56:07    來源:新華網(wǎng)    

原標題:文化通古今 科技賦未來(主題)


(相關資料圖)

——香港“維園慶回歸”活動見聞(副題)

新華社香港6月30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茜、陸蕓

球形幕布上層樓疊榭、仕女簪花,躺椅上的市民愜意地欣賞著融合了大唐文化與新型技術的球幕電影。影院外,眾多香港市民排隊等待。

30日的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一步一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于當天至7月2日舉行“維園慶回歸”活動。慶委會邀請陜西省、遼寧省、山東省代表以及粵港澳大灣區(qū)多家創(chuàng)科企業(yè),到維多利亞公園舉辦展覽和表演。

陜西西安展區(qū)內(nèi),仿唐建筑飛檐斗拱,在紅色幕墻裝點下,將盛唐文化的濃艷與華貴展現(xiàn)在港人面前。

家住天水圍的香港市民林玲和姐妹們一早來到維園,化上美美的唐妝,裝扮上云鬢襦裙,在唐文化體驗區(qū)里打卡留影。

“我們把大唐不夜城地標性的文化元素搬進維多利亞公園,以唐風唐韻為主線,展示優(yōu)秀傳統(tǒng)唐文化,讓香港市民現(xiàn)場體驗、感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标兾魇∥麄鞑扛辈块L馬川鑫說。

在遼寧展區(qū),宣紙烙畫將紙與火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以火為“墨”,以烙鐵為“筆”,在宣紙上“燙”出剛勁奔放、“燙”出清新淡雅。在只有33毫米長的桃核上,雕刻上24扇窗子、18個人物,每扇窗子都能活動開合——這個名為“核舟記”的作品,引得香港市民俯身觀看。

在山東展區(qū),薄如蟬翼的葉雕、構(gòu)圖大氣的煙臺絨繡等作品前,不斷有香港市民觀看問詢。萊州毛筆、吉紋齋銀壺、葫蘆雕刻、茌平剪紙……每一份展品都呈現(xiàn)著傳統(tǒng)工藝的風采。

文化穿越古今,科技賦能未來。大灣區(qū)科創(chuàng)展區(qū)內(nèi),濃濃的科技元素讓香港市民姚先生大開眼界。對著電子屏幕,姚先生練起了“投籃”。拿起左手邊虛擬的“籃球”,他轉(zhuǎn)身并瞄準屏幕中的球框,投出一條漂亮的拋物線,“籃球”穩(wěn)穩(wěn)落袋。

廣州紫為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該展品通過攝像頭識別人體的骨骼關鍵點,實時捕捉人體動作并判斷運動軌跡,讓運動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真是大飽眼福。展覽有很多新科技和新技術,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币ο壬f。

在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展區(qū),市民游先生與人工智能機器人下起了中國象棋。執(zhí)紅方的游先生每走一步,機器人總能不假思索伸出機械手臂迅速回應。一不留神,黑方的“炮”吃掉了紅方的“馬”。

“這么聰明?反應速度太快了?!庇蜗壬袊@。他說,下棋機器人在教育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空間,想買一個回家,培養(yǎng)孩子對中國象棋的興趣。

在粵海水務展區(qū),一段介紹東深供水工程的沉浸式宣傳片將71歲的香港市民黎先生帶回到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黎先生回憶,當時香港供水非常緊張,家住5層的他經(jīng)常要去樓下打水。1965年東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后,香港的供水難題得到極大緩解。半個多世紀以來,清澈的東江水奔流入港,將內(nèi)地與香港的民心緊緊相連。

“飲水思源,心懷祖國。祖國一直關心、愛護香港,我們都從心底里感激。”黎先生說。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