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全球快資訊丨《馬說》教案幾課時(6篇)

時間:2023-05-06 08:49:35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xué)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料圖)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一

1.本文篇幅較短,反復(fù)誦讀,理解文意。

2.學(xué)習(xí)并積累重點詞語。

3.進一步學(xué)習(xí)和鞏固“說”這種古代文體的相關(guān)知識。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散文尤著名,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愈仕途之路多不得志,痛感遇明主難,因而寫了《馬說》一文。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里的《雜說》,《雜說》共四篇,題目是后人加的。

開門見山提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

強調(diào)了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著重描寫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運用“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反問句,譴責(zé)了那些昏庸的“食馬者”由于無知而埋沒千里馬的罪過。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的極大憤慨。

揭露了“食馬者”的愚蠢無知。對執(zhí)策者的“不知馬”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1.仔細閱讀本文之后,你認(rèn)為作者的看法全是對的嗎?有沒有不足之處?請加以說明。

作者的看法并不是都對,它有一定的階級局限性,如“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就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社會底層百姓的歧視。從文章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還是把認(rèn)識和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身上。

2.本文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斥責(zé)那些不識馬的人,暗含有第一段“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論斷。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托物寓意,諷刺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作者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表達了對人君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現(xiàn)實的痛惜,強調(diào)了伯樂的重要性,同時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境遇。

1.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通篇沒有一句直接提到人才,但我們能夠從流暢、精練的語言中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文章的邏輯性強,內(nèi)涵深刻豐富。

2.排比反復(fù)句式的運用,使語言酣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文章跌宕有力。

1.通假字

①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顯露,表現(xiàn)。)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yǎng)。)

③其真無馬邪?(“邪”通“耶”,呢,嗎。)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二

1、我要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2、我能積累文言實詞、虛詞,重點掌握“食、見、策、盡”的詞義和“其、以”的用法。

3、我能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lǐng)悟作者的情懷,認(rèn)識這種情懷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4、我能背誦并默寫這篇文章。

1、我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能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1、我能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我能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關(guān)于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韓吏部”之稱。謚號“文”,所以又世稱“韓文公”。

在文學(xué)上,他與柳宗元共同倡導(dǎo)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反對浮艷華美的駢文,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ch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散文無論說理、敘事、言情,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放,被譽稱為“文起八代之衰”,他本人也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關(guān)于文體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與看法,跟現(xiàn)在的議論文、雜文相似。是一些文人志士對事對物有感而發(fā),宣泄心中郁悶,托物寓意的一種體裁。“馬說”即談馬、論馬。

關(guān)于背景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jīng)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

關(guān)于伯樂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傷心流淚,并且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仰頭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在感激伯樂體貼它啊。

伯樂的典故曾幾次被韓愈引用,可見韓愈對伯樂能識別千里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1、文學(xué)常識

韓愈,字,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世稱韓昌黎或稱昌黎先生。________朝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與另一外文學(xué)家并稱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罢f”是。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相馬()2.駢 ()3.槽櫪()

4.食馬者() 5.外見()6.策之()

3、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

1.駢死() 2.故雖有名馬()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盡粟一石()5.策之不以其道()

6.執(zhí)策而臨之()()

4、用/劃出下列句子停頓的節(jié)奏:

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讀準(zhǔn)字音;注意停頓的節(jié)奏;讀出感情

2、疏通文意,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結(jié)合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

(1)通假字:

①才美不外見通,

②食之不能盡其材通,

③其真無馬邪通,

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2)古今異義詞:

①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古義:今義: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古義:今義:

③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古義:今義:

④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今義:

⑤策之不以其道。古義:今義:

(3)一詞多義

①之

雖有千里之能() 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策

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

策勛十二轉(zhuǎn)()

③而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材()

⑤雖

故雖有名馬() 雖有千里之能()

⑥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策之不以其道()

⑦以

不以千里稱也() 策之不以其道()

(4)詞類活用

①只辱于奴隸人之手()②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基礎(chǔ)知識部分(必做題)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盡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見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執(zhí)策而臨之執(zhí):

2、翻譯下列句子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能力提升(選做題)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填原文):

(1)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是:

這句話在全文中還起到的作用。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諷刺食馬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3)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主旨句是:

四、《馬說》學(xué)案

(第一課時)

1、退之;唐;柳宗元;韓柳;一種文體

2、(略)3、(略)4、(略)

1、(略)

2、(1)①“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表現(xiàn)

②“材”通“才”,才能

③“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④“食”通“飼”,飼養(yǎng);喂養(yǎng)

(2)①是:古義:這樣的今義:判斷詞

②安:古義:怎么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③等:古義:同樣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

④或:古義:有時今義:或者

⑤策:古義:馬鞭今義:策劃,策略

(3)①之(1)的(2)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標(biāo)志,無義

(3)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4)音節(jié)助詞,不譯

②策(1)名詞活用動詞,鞭打(2)馬鞭(3)動詞,記載

③而(1)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2)連詞,表修飾(3)連詞,表承接

④食(1)吃,動詞(2)通“飼”喂養(yǎng),動詞

⑤雖(1)即使(2)雖然

⑥其(1)代詞,代“千里馬”(2)難道,表反問,加強語氣

(3)表推測,“恐怕”(4)代詞,代驅(qū)趕千里馬的

⑦以(1)把,用(2)按照

(4)①辱:受屈辱,形容詞用作動詞。

②盡:吃盡。形容詞用作動詞。

③策:原意指馬鞭,這里用作動詞,引申為用鞭子打,驅(qū)使。

④千里:日行千里。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

基礎(chǔ)知識部分(必做題)

1、(略)2、(略)

3、(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領(lǐng)起全文作用。

(2)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第二課時

1、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

2、沒了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呢?說明了什么?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文中“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本文中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6、文中作者所說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分別指什么?

7、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就是什么的寫法

基礎(chǔ)知識部分(必做題)

1、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

2、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

4、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5、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

6、“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千里馬— 伯樂—

食馬者—

能力提升(選做題)

比較閱讀,完成文后的題目。(11分)

甲《馬說》原文略。

乙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①死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③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谑遣荒芷谀辎?,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⑤欲致士⑥,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⑦,況賢于隗者乎?豈遠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棄③之:指死馬④期年:滿一年⑤誠:真心⑥致士:納賢士⑦見事:被侍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3)買其首五百金()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結(jié)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說說甲乙兩文中“千里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伯樂相馬的故事,發(fā)出了“

”的感慨,表達的主題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費盡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購得已死千里馬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3分)

4、將下邊兩個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⑵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第二課時)

1、明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明確:柢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說明伯樂對與千里馬的重要

3、明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明確: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強烈譴責(zé)

5、明確:“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jié)句,點明了中心。

6、明確:伯樂即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千里馬即人才。

食馬者:不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人

7、明確:作者借千里馬難遇到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無視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mèn)之情。這是托物寓意的寫法。

基礎(chǔ)知識部分(必做題)

1、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不是。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xiàn)狀作了揭露。

5、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慨心情。

6、千里馬——有才能的人

伯樂——重視人才,識別人才的人

食馬者——愚妄,淺薄的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能力提升(選做題)

1、⑴用鞭子打⑵買⑶它(的)⑷助詞,沒有實在意義。

2、表面看是指馬,其實是喻指人才。

3、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

應(yīng)該重視人才,用誠心吸納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4、⑴唉!是真的沒有好馬嗎?這是不識好馬呀。

⑵我要買的是活馬,為了一匹死馬而丟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三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xué)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xué)探究。

1、韓愈,字 , 朝著名文學(xué)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韓愈、元、自謂郡望(郡里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 ,《馬說》是其《雜說》中的第四篇。我們曾學(xué)過他的詩。

2、對照注釋鞏固重點詞釋義。

(1)故雖有名馬 。

(2)駢死于槽櫪之間 。

(3)才美不外見。

(4)策之不以其道 。

〔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執(zhí)策而臨之。

(7)一食或盡粟一石。

(8)安求其能千里也。

3、查找有關(guān)馬的成語:

溫馨提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悶不平。

思考題:1.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2.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3.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4.本文的中心論點句是: ,全文的主旨句是:

本文是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xué)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1.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2.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3.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4.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 5.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zé)的語句是: 6.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

7.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8.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

比較閱讀: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①介:披上戰(zhàn)甲。

②褫(chǐ):解除。 (節(jié)選自岳飛《論馬》)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2、翻譯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3、本文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

4、這兩文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課堂檢測

1、翻譯下列句子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四

(一)通過學(xué)生齊讀、教師正音、學(xué)習(xí)小組合作掃除字詞障礙,使學(xué)生讀準(zhǔn)、讀懂課文。

(二)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說、辨、議、想”的合作探究過程使學(xué)生感悟課文的主旨、文章的寓意、托物寓意的寫法。

(三)通過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使學(xué)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通過對“在當(dāng)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是怎么看待伯樂的作用呢?”話題的討論,引導(dǎo)學(xué)生認(rèn)識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xiàn)自己的宏圖大志。

(一)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二)難點 引導(dǎo)學(xué)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課時

課前預(yù)習(xí),學(xué)生結(jié)合課文注釋,嘗試翻譯這篇課文。

教師講“知己”這個詞來源的故事(即伯樂在太行山相馬的典故)。

(板書:一、理讀 1、讀準(zhǔn)2、讀懂)

1.學(xué)生齊讀課文。教師正音。

2.學(xué)習(xí)小組合作 掃除字詞障礙。

(板書:二、解讀1、內(nèi)容 2、主旨)

1.說一說

(1)課文里面有怎樣的千里馬?

你可以試著這樣說:這是一匹 的千里馬,因為……

(2)又有怎樣的飼馬者呢?

你可以試著這樣說:我覺得他是 的飼馬者因為……

2. 辨一辨

作者所說的“食馬者” “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板書)千里馬喻指 ,伯樂喻指 ,食馬者喻指 。

3.議一議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guān)系的?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4.想一想

我們來看一看文章的主旨,作者想要通過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教師適當(dāng)補充寫作背景)

1.教師:品讀首先要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比如說,我讀到什么地方的時候和作者感到一樣,怎么樣?說說看。

2.學(xué)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1.討論:作者認(rèn)為,自己是個人才,只是缺少伯樂的發(fā)現(xiàn)。其實封建社會不知道埋沒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寫出民苦“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的(柳宗元);與民同樂的太守(歐陽修);還有李白、蘇軾、王維……這些都已成為了歷史。那么,在當(dāng)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你是怎么看待伯樂的作用呢?

2.教師舉例:飛人劉翔和教練孫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張藝謀等。鼓勵學(xué)生:希望同學(xué)們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中能運用正確的學(xué)習(xí)方法,刻苦勤奮,努力學(xué)習(xí),成為一匹千里馬。策馬揚鞭,馬到成功。

1.基礎(chǔ)題:完成“思考與練習(xí)”第二題。

2.拓展題: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情。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五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學(xué)習(xí)托物言志的構(gòu)思方法

3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1.積累文言知識

2.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通讀課文,翻譯課文,

第2、課時:理解課文大意,明確“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教學(xué)步驟:

導(dǎo)入新課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人才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時候,特別是古代封建社會,埋沒人材現(xiàn)象非常嚴(yán)重,很多人才常哀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人材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就來一起學(xué)習(xí)這篇《馬說》。相信同學(xué)們會從中會找到答案。

一、解題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寫法靈活自由??蓴⑹觯擅鑼?,可說明,也可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二、介紹作者及背景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聽讀課文

(一).注意讀準(zhǔn)字音

(二).注意劃分節(jié)奏

(三).注意語氣語調(diào)

四。學(xué)生朗讀,要求:

(一).讀準(zhǔn)字音(先正音釋詞,再自由朗讀)

(二).讀懂句意(先逐節(jié)翻譯,再抽讀評議)

(三).讀出語氣(找出相關(guān)語句,學(xué)生齊讀)

1、千里馬的命運(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痛惜之情

2、千里馬的遭遇(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慨詰問

3、食馬者的言行(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諷刺嘲笑

五。作業(yè)

(一).翻譯全文

(二).背誦全文

一。檢查背誦及翻譯

二。合作討論:

(一).概括每節(jié)大意并思考:

(二).文章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三).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四). 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明確:比喻人才。

伯樂指的是什么? 明確:比喻識人才的人。

(五)..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

(六).反映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作者怎樣的思考感情?

三、鏈接拓展。

(一).如今,假如你是“千里馬”你打算怎樣施展你的“日行千里”才能呢?

(二).寫出幾個含有“馬”字的成語或諺語歇后語

(三)寫出幾句含有“馬”字的的詩句

四。教學(xué)小結(jié)

(一)歸納課文。

中心思想:本文圍繞著有馬還是沒有馬的問題反復(fù)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二)歸納寫作特點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托物言志,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guān)系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接著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于沒有千里馬。再以喂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xiàn),歸結(jié)到實質(zhì)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復(fù)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五。課外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xí)(見作業(yè)紙)

( 郭立桂)

初二年級作業(yè)紙

學(xué)科 語文 課題 《馬說》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一。給加列字注音

伯樂 2.辱 3.駢 4.櫪 5.一食 6.食馬者 7無馬邪

二。找出文中四個通假字解釋

1.___通____: 2.___通___: 3.___通___: 4.____通_____: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實詞

1.奴隸人 2.與常馬等 3駢死

4.槽櫪 *白話文 *5.一食或盡粟 6. 不以千里稱也

四、填空

1.《馬說》的作者是____,又稱_______,他是___代著名思想家及文學(xué)家,他與_______一起倡導(dǎo)古文運動。

2.文中表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伯樂”比喻________-,“千里馬”比喻_____________.“食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這句話朗讀停頓的劃分是準(zhǔn)確的。

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里反問句與推測語氣連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對統(tǒng)治者愚昧無知的無情嘲諷。

c.《馬說》中的“說”在這里表敘述,本文敘說了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d.本文選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韓愈,宋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六。選擇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正確意思。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

食之不能盡其材 ( )

a、吃的東西 b.同“飼”,喂 c.吃 d.供養(yǎng)

2.有千里之能 (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

a. 有能力做到,能夠 b.和睦 c.能力,才能 d.有能力的

3.策之不以其道 ( )

執(zhí)策而臨之 ( )

a.竹制的馬鞭子 b.策問 c.驅(qū)使,鞭策 d.計策,計謀

七。 辨析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

不以千里稱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雖有千里之能 ( )

執(zhí)策而臨之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3. 其真不知馬也 ( )

其真無馬邪 ( )

八、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九。問答:

1 本文“托物寓意”,借議論千里馬的被埋沒,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怎樣的一種不合理現(xiàn)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這一說法,啟發(fā)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千里馬那樣的人才”?

假如你是“千里馬”你將怎樣展示“日行千里”的才能呢?

《馬說》教案幾課時篇六

1、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馬說》教學(xué)設(shè)計6。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議論的一大特色。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干具體事 物或形象中。

l課時。

1、簡介文體及作者。

“說”(見前文)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稱《韓昌黎集》)。

2、閱讀課下注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理解詞語意思。

駢( )死于槽櫪( )之間

駢死:駢,兩馬并駕,駢死意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見(

外見:從外表上顯現(xiàn)出來。

③食( )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3、教師范讀全文。

4 學(xué)生朗讀課文。

5閱讀課文并思考:

①課文的中心與層次

中心:借古代伯樂和平里馬的故事,以喻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6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標(biāo)簽: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zé)。

特別關(guān)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