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金銀平文琴的前世今生(上)

時間:2023-05-10 09:44:46    來源:科普中國網(wǎng)    

金銀平文琴的前世今生(上)

呂埴 文化學者

2019年10月,為慶賀日本新天皇德仁即位,奈良國立博物館舉辦了“御即位記念:第71回正倉院展”。展出的41件寶物中,包括北倉14件、中倉8件、南倉17件、圣語藏2件,其中有4件為初次出陳。而在這批規(guī)格極高的寶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金銀平文琴。甚至這次展覽的海報,也用了這張琴的圖像。那么,這張琴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資料圖片)

[唐]金銀平文琴 變體神農(nóng)式或變體遞鐘式 日本奈良正倉院藏

“御即位記念:第71回正倉院展”海報

何為金銀平文

金銀平文琴長114.2厘米,首部寬16厘米。琴體桐木斫,岳山、龍齦紫檀制,髹紫色漆。岳山部有七弦穿孔,兩雁足缺。琴有冰紋斷,表面裝飾金銀平紋之人物鳥獸花草水波紋。龍池上用楷書刻有四行32個字的琴銘,所謂:

“琴之在音,蕩滌耶心。

雖有正性,其感亦深。

存雅卻鄭,浮侈是禁。

條暢和正,樂而不淫?!?/p>

琴銘

琴腹內(nèi)有墨書:

“清琴乍兮□日月,幽人間兮□□□。乙亥元年季春造乍?!?/p>

金銀平文琴之銘文,乃東漢李尤所作,是目前所知年代較早的琴銘。與其他中國國內(nèi)傳世古琴的銘文相比,這張琴缺少了自己的名字和印章,而且也沒有預留出相應的刻寫位置。在腹款中,兩次用了“乍”字,“乍”是“作”字的古文,常見于三代金文之中,而唐人墨跡中較為少見。至于“兮”字,在唐朝人的文章中是屢見不鮮的,不過這種文辭,唐人多用在墓碑與墓志的結(jié)尾部分,而作為琴的腹款也是極為罕見的。

古琴自創(chuàng)制以來,琴體裝飾就不斷發(fā)展。最初,古琴上的裝飾是簡單的嵌玉飾,類似于今日嵌玉于琴額之上或龍池之下。宋代虞汝明《古琴疏》載,帝嚳之妃以碧瑤之梓為琴,飾以?琈寶玉。從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帛畫與山東嘉祥的漢畫像石等文物,亦可推知漢時琴上的裝飾,已由嵌玉徽發(fā)展到嵌金玉的龍鳳螭鸞與古賢烈女等形象。至南朝時期,用金銀鑲嵌而成的古琴已經(jīng)出現(xiàn),其裝飾有金銀、玉石、犀角象牙的鑲嵌與彩繪描繪結(jié)合的圖像紋飾。這種自兩漢魏晉南北朝時興起的帶有華麗裝飾的古琴,被后世琴家稱作“寶琴”或“寶裝琴”。

在我國古琴史上,像正倉院金銀平文琴這樣豪奢裝飾的琴,應該是存在過的,不過后來它完全被“素琴”所替代,而逐漸消亡。所謂素琴,據(jù)東漢鄭玄《禮記注》載,“素琴無漆飾也”。這里的“漆飾”,指的是漆繪紋飾。如今我國傳世的唐琴都是素琴,所以既沒有華繪雕琢,也沒有與金銀平文琴相類的紋飾。

盛唐時期,漆器工藝空前發(fā)達。當時流行將金銀熔化,制成箔片,并剪鏤出各種花紋,用膠漆將其貼于漆器表面,再在紋飾上髹漆兩三層;待干后,磨去或剝?nèi)テ釋?,漆層下的金銀紋飾便重新顯露出來,燦爛奪目。這種漆器裝飾工藝,難度遠高于原有的簡單鑲嵌,時人稱之為“平脫”。

此一稱謂始見于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記,唐玄宗賜給安祿山的物品里,就有金銀平脫隔餛飩盤、金平脫犀頭匙箸、銀平脫食臺盤等。正倉院藏金銀平文琴的工藝,正是“平脫”。王世襄先生在《中國古代漆器》的論述中延續(xù)舊稱,將這件金銀平文琴命名為“正倉院金銀平脫琴”。那么,日本人的定名——金銀平文琴里的這個“平文”,又是何故?

金銀平脫工藝按照除去漆層的方法,可分為兩種。一種偏向于剝,把有紋飾部分的漆剝掉淺淺一層,使金銀紋飾低于其余部分的漆面。民國學者傅蕓子先生據(jù)《西京雜記》等史料考證,這種使金銀箔片隱現(xiàn)于漆層之下的工藝,在唐以前便已出現(xiàn)。還有一種偏向于琴體經(jīng)打磨處理后,金銀的紋飾和漆面同高,甚至高于漆面,完全露出。

在中國,并沒有對這兩種工藝加以區(qū)分,均稱之為“平脫”。但日本人有更細致的區(qū)分,廣瀨都巽在《平文平脫の解》中明確地稱前者即剝?yōu)椤捌矫摗?,而把后者即磨命名為“平文”。正如傅蕓子先生在《正倉院考古記》中指出,“金銀平文”這一特意從“金銀平脫”中區(qū)分出來的稱呼,只見于日本記錄中,從未見于中國的文獻里。

似乎在日本人眼中,“平文”要比“平脫”更進一步的工藝。平脫漆器只是把金銀箔片隱在漆面之下,尚有保持漆面完整的實用考慮,而平文漆器則通過更精細和更難實現(xiàn)的打磨,將金銀箔片完全露出來。金銀花紋畢露,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炫麗感,呈現(xiàn)出更為奢華的視覺效果,全然超出了漆器的實用功能。

西晉琴圣嵇康,曾在《琴賦》中描述一張琴的繁復裝飾,文辭極盡夸張,如下:

“……華繪雕琢,布藻垂文,錯以犀角,藉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為中山之玉。爰有龍鳳之像、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鐘期聽聲。華容灼爍,發(fā)采揚明,何其麗也?!?/p>

若將這些修辭用在正倉院的金銀平文琴上,確有幾分屬實,只是一律改用金銀平文裝飾而已。

“百草百鳥園聽音飲酒圖”

琴面頂部的錦紋方格金箔花紋,以極奢華的金質(zhì),繪制了一幅“百草百鳥園聽音飲酒圖”。圖中三人跣足盤坐樹下,中間的那位正在彈阮咸,居左者倚案撫琴,居右者持角杯仰脖飲酒,皆悠然自得。臺灣屏東大學李美艷教授《日本正倉院“金銀平文琴”的音樂圖像研究》一文指出,此為嵇康撫弦、阮咸撥阮與阮籍飲酒聽音的音樂圖像,其與南京西善橋“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的圖像技法類似。

嵇康撫弦、阮咸撥阮與阮籍飲酒聽音的音樂圖像

環(huán)繞在三人周圍的,有竹子、佳樹、奇花異草和包括孔雀在內(nèi)的數(shù)十種形態(tài)各異的植物和飛禽。人物頭頂,云山飄渺中,兩個道童樣的人物跨鳳執(zhí)幡,分列左右,饒有道家風范。

琴底的龍池、鳳沼兩側(cè),則各有銀文的雙龍、雙鳳圖案,上下點綴著花草。

龍池兩側(cè)銀文雙龍圖案

鳳沼兩側(cè)銀文雙鳳圖案

這些金銀紋飾沒有絲毫重復,每一片都是獨立鏤成,一花一草一禽一獸都可單獨成為一幅絕妙的作品。整個琴身耗費金銀箔片上百,卻主次分明,繁而不亂,共同組成了協(xié)調(diào)而神秘的畫面,其中的心力與功夫令人拍案叫絕。

如此一張奢華絕美的琴,是否有著出眾音色呢?事實可能會令人失望。據(jù)說,有人曾給它補上琴弦和雁足來試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其音色并不太好。這并不奇怪,因為古琴在彈奏過程中,須手按弦并在琴面上來回吟猱得聲,而由平文工藝加工出的這張琴,琴面因為密密麻麻、凹凸起伏的金銀紋飾的存在,已經(jīng)變得非常不利于演奏。另外,此琴的龍齦處過窄,琴弦不易張開,音質(zhì)也較素琴差了很多。

龍齦

標簽: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