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水到渠成 平中見奇 焦點信息

時間:2023-06-01 09:49:18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資料圖)

“薪火相傳·戲曲絕活兒”

原標題:水到渠成 平中見奇

在戲曲人看來,絕活兒是一個審美概念,是建立在扎實基本功之上的技巧展示,是水到渠成,是平中見奇。它的運用要符合戲中人物的情緒、心境的需要,要合適、恰當,而且要讓觀眾“放心看”,絕不能“揪心瞧”。

譚元壽先生年近花甲時在舞臺上演出的《打金磚》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在“倒板”后,劉秀踉蹌上,神志不清,倒步、拎褶子。“吊毛”“搶背”“甩發(fā)”,幾乎沒有停歇,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后面的“搶背”下高臺,單腿兒“僵身”,干凈利落脆,沒有一點兒拖泥帶水……大家不僅佩服他的基本功扎實,技術技巧過硬,更欣賞他所運用的技巧沒有夸張,沒有賣弄,沒有虛晃。

眾所周知,“僵身”是京劇的基本技巧,在老生行里算大動作,也算是絕活兒。它是表現(xiàn)人物氣血攻心、憤懣到極致或遭擊打瀕死前的休克狀態(tài)。雙腿繃直向后倒地、背部先著地的稱為“硬僵身”,對應的稱為“軟僵身”。在《清風亭》的音配像中,遲金聲先生為馬連良先生配像。當時遲先生已經80歲,在《清風亭》末場做了兩個“僵身”動作。試想,生活中一個耄耋老人,誰敢后仰倒地?而且第一個“僵身”更具挑戰(zhàn)性。遲先生飾演的張元秀看到老伴兒賀氏碰死的場面,大吃一驚,沒有預備動作,直接“扔棍”“甩帽”“僵身”三個動作同時進行。遲先生近半個世紀當導演、做教師,沒有演出,也不上臺,這些絕活兒動作,沒有幼時打下的基本功是無法完成的。老一輩藝術家正是因為有深厚功底,高齡時仍“敢做”這種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動作。他們有技巧、有底氣、有信念,才有這樣的驚人絕技、絕活兒。

“甩發(fā)”是老生、武生、小生、花臉都應用的必練技巧?!洞蚪鸫u》“太廟”一折,劉秀有繁復的“甩發(fā)”動作;《打棍出箱》中的范仲禹也有各種“甩發(fā)”技巧;武生《盤腸戰(zhàn)》《一箭仇》,小生《周仁獻嫂》,花臉《蘆花蕩》中都有大量“甩發(fā)”應用,各有千秋。張學津先生在《四郎探母》中飾楊四郎,“回令”一場有一個不大起眼的動作,在鑼鼓聲中,他在戴著手肘不能扶地借力的情況下,上面“甩發(fā)”隨著身體轉動甩兩圈兒,而腿要用腰力完成盤跪轉身半圈兒,從跪膝到盤坐。進行到太后、國舅“講”時,再由右腿兒盤坐反向完成左腿盤坐,同時“甩發(fā)”也要反甩兩圈兒。臺下觀眾看著演員完成這些動作并不費力,或者并不明白其中的動作連貫,其實它是一般老生演員極少能完成的絕活兒。

經??磻虻挠^眾會發(fā)現(xiàn),京劇與地方戲有很多相同的劇目,但是在表演中有很大差異。京劇《打棍出箱》是有名的老生劇目,主人公范仲禹在出箱過程中有一些比較豐富、繁難的動作,如“鯉魚打挺”“滾箱落地”等。廣西桂劇《打棍出箱》則有險絕的技巧,如后仰“僵身”團身入箱、“后空翻”入箱、站箱邊“前空翻”下箱等。南方戲、東北戲重技巧的多,擅用繁難的技巧,比方《八大錘》中的陸文龍,南方的有很多拋、接雙槍的高難動作,而京派的陸文龍,雙槍幾乎沒有離身的大出手,只是利用旋轉、翻身和普通的雙槍花亮相來表現(xiàn)人物。在地方戲中,通過單根翎子抖動、雙翎子抖動,表現(xiàn)呂布的輕浮、撩撥,很有渲染力;通過帽翅兒的單側搖動、雙翅兒前后搖動,表現(xiàn)寇準的躊躇猶豫、心緒起伏。京劇經過了幾代人打磨、洗禮,趨于平和、雅致;地方戲還保留著純真樸實、鄉(xiāng)情野趣,深得觀眾喜愛。

戲曲的審美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追求中正平和。絕活兒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切以劇情人物需要為準,點到為止,自然貼切、水到渠成是最高級的處理。蓋叫天先生在《七雄聚義》中借鑒《洗浮山》賀天保的扮相,用在了水泊梁山美髯公朱仝身上,箭衣、大帶、羅帽、雙背刀、馬鞭、髯口、厚底、褶子于一身,在復雜的動作中邊唱邊舞,把身上所有牽絆的零碎兒摘得一絲不亂,干凈、漂亮。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一輩藝術家的表演實踐讓我們看到,所謂的絕活兒都具有穩(wěn)、美、全的特點。既穩(wěn)妥、穩(wěn)當、穩(wěn)定,又精彩絕倫,同時周全地融入唱念做打的表現(xiàn)之中,融化在戲情戲理之內,其背后蘊含著演員對舞臺的敬畏虔誠、對藝術的精益求精。(朱強)

(作者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