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立春》觀后感1000字(3篇)-天天簡訊

時間:2023-04-07 20:31:56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立春》觀后感1000字篇一

電影《立春》講述了一個藝術(shù)夢想和人生現(xiàn)實的故事。影片上映后,不少年輕的和不太年輕的觀眾,說了一句同樣的話———我就是王彩玲。

是的,“我”就是王彩玲,“一貧如洗、又不好看”,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沒有事業(yè)也沒有愛情。王彩玲是執(zhí)著的,為實現(xiàn)歌劇夢,她托黃牛辦北京戶口,她一次又一次跑到中央音樂學(xué)院毛遂自薦,一次又一次自欺欺人:“中央歌劇院正調(diào)我啦”;王彩玲是堅強的,在那個閉塞的小城市,在那個婚戀觀還很保守的年代,三十幾歲的她屢次拒絕沒有愛情的婚姻;王彩玲是清醒的,她不做漂亮女鄰居的墊底陪襯,也不做胡金泉假結(jié)婚的炮灰。她提醒胡金泉,同時也提醒自己:“既然你是這個命,你就得擔待”;王彩玲也是糊涂的,這糊涂緣于她對藝術(shù)夢的瘋狂追求以及對他人藝術(shù)夢的同病相憐。高貝貝“臨死參賽”的欺騙,把王彩玲打回了現(xiàn)實。


【資料圖】

很多的“我”可能連王彩玲都不如。為證明自己的“正?!保斈?,“我”們經(jīng)受不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草率地鉆進了婚姻的外殼,與并不相愛的人生兒育女白頭到老;如今,“我”們總是隨波逐流,為三瓜倆棗或一官半職摧眉折腰、耗盡一生……

對成功的理解,本來就因人而異。但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所指向的成功,仿佛僅僅是名利。明星的被追逐被模仿、超女好男的被暴炒被膜拜,皆因于此。那些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癡人,只能被世人嘲笑,成為橫亙在俗世喉嚨里的一根魚刺。

就像一陣尖利的號角,《立春》集結(jié)起了很多很多失敗者,揭開了“我”們的傷疤,讓“我”們感到了久已忘懷的痛楚,也感到一絲吾道不孤的寬慰。有人說,《立春》是一部灰暗的電影,整部影片沒有一處亮色,令人郁悶。我認為,這部影片是有亮色的。它的亮色,就是王彩玲的執(zhí)著和堅強、清醒跟理智、糊涂與善良。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最終沒能唱到巴黎歌劇院去,她擺攤賣起了羊肉,她給養(yǎng)女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對那些人生夢碎的傷心人來說,觸摸過夢想女神的裙裾,比從未觸及更痛苦。希望當今的傳媒和文藝作品,不要總是把大眾的眼球引向成功人士、引向富豪排行榜、引向名人緋聞,令成王敗寇急功近利的風氣愈演愈烈。希望我們的社會能為那些有天賦有才華卻沒有背景沒有機遇的失敗者留下一點空間和尊嚴,不要讓他們的天賦和才華成為“六指”。一個容不下失敗者的社會,將變成鋼筋水泥的原始叢林,沒有激情,沒有詩意,更沒有和諧。

《立春》觀后感1000字篇二

閑來無事,看電影?!读⒋骸?。

看完電影再看了兩篇影評。一個是司馬南的,一篇罵人的鬼話。我這人寫起東西來就是隨意性太強,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寫到這里想想就覺得堵得慌,司馬南這篇影評實在倒人胃口。看到那些類似的專門罵人的評論就感覺想要【白話文】罵作者一通。有個詞叫文如其人。我對于那些批評別人的時候不積點口德的人向來是沒有一點好感的。網(wǎng)上發(fā)評論,贊同不贊同都不是什么錯,但罵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總罵人的人,一般來說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另一篇是李多鈺的評論,說立春不是一部讓人舒服的電影。這位作者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其名字,等下,讓我先google一下看此人是什么來頭……噢,原來是《新京報》副總編輯,怪不得那么多人對她的文章發(fā)表評論呢。這篇評論,最起碼從文風上來看,批評和贊揚都對電影制作人員、演員等表現(xiàn)了最起碼的尊重。而且,我感覺這篇評論寫得還是很到位。

我屬于比較晚熟的一類人,也是被洗腦洗得比較徹底的一類人。兒時的我,對于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有著非常盲目的盲從。可能是因為我自小比較聽話吧。我發(fā)現(xiàn),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后一般都沒有大的出息。我不是貶低自己。我是說,沒有大的出息,而不是說沒出息。社會中真正的精英,一般小時候會有可以自由發(fā)揮的思想和想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嘗試的人。象我這樣,媽媽說一不敢做二的,長大后頂多也就是循規(guī)蹈矩地找份工作混飯吃。努力一點的呢,可能會憑著努力和堅持,過上中上等的日子;不努力的就只能在中下層苦挨。而那些兒時缺乏太多的管教的,一部分變成了混混,一部分也在苦挨,另一部分卻成了社會的精英,或者是那種千刀萬剮都讓人覺得不解氣的精英。扯遠了。

我直到大學(xué)時期甚至畢業(yè)之后多年的今天,仍然深受那個年代思想的毒害。李多鈺說這部影片講的是理想主義。其實理想是誰都有的,有些人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有毅力,有恒心,這都不是壞事。問題就是,這個理想本身是什么?是不是一種正常的理想?這就要涉及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那個年代,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感覺到恐怖。人是不能自私的,不能追求自己的享樂的。中學(xué)生是不允許穿“奇裝異服”的。早戀是有可能被開除學(xué)籍的。聽流行歌曲是腐化墮落的行為。說來可笑,由于多長了幾顆音樂細胞,加上我聽媽媽的話,聽dang的話,我當時也是抵制流行歌曲很堅決的一名“先進分子”。雖然我沒有什么行動,但我知道,當時的我是抵制這些的。以致于上大學(xué)的時候,學(xué)校舉辦文藝晚會,我上去唱歌,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在系里比賽時清唱都取得名次,好象是第四名吧,要選到校級別去再次參賽的時候,找不到伴奏帶。能找到伴奏帶的歌我卻很少有會唱的,因為都是我所抵制的流利歌曲。在那種年代里,人們能有什么理想?現(xiàn)在的人談理想,一說就是票子,房子,車子。從精神層面來講,仍然比較低級。按照馬斯洛的人口理論,遠遠沒有達到自我實現(xiàn)的程度,這也是由現(xiàn)在的社會狀況決定的。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由于經(jīng)濟條件所限,不可能象米國人一樣,想搞個什么動物研究,可以在動物世界里一呆十幾二十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最起碼這種理想,能夠促使人做出對整個社會發(fā)展有利的事情來。每個自私的人朝著自己自私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就做了對社會有益的事。但是那個年代,理想是什么?李多鈺說了,那個年代,鼓勵人們的崇高感。我們的楷模是雷鋒等不追求個人回報只講究奉獻的人。

說到這里再說幾句閑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點倒是言之有理。我打小就被培養(yǎng)出不問收獲只講耕耘的性格,倒對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幫助。不論走到哪里,我做事一向是認真負責的。可能有些笨,不夠靈活,但僅就做事來講,比很多人還是要強一些。

金庸的小說也影響了一代人。我非常喜歡讀他的小說,《倚天屠龍記》四十回的回目我可以一回不落地背下來,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讀過了幾十遍?,F(xiàn)在回頭來看,他的小說其實很多方面也是毒害人的心靈的毒草。比如,神雕俠侶里頭的郭靖,跟拖雷之子說,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但他就是要保著這個昏庸的王朝,并且以蒙古兵殘民以逞,殺生成性來作為借口。在他的眼里,國家的利益仍然是高于他的個人利益。他就不敢象楊過和小龍女一樣,管它天翻地覆,我只愛你一個。作為大俠,他郭靖就得為民請命。他有一點考慮自己的念頭那就不是大俠了。他的女兒郭芙雖然可恨,可是他做爹爹的,竟然為了楊過要斬斷女兒的一只手臂。而為了素不相識的一些百姓,他一句“好人怎能錯殺”,就把自己送入虎口。他的品性對人的毒害是隱性的,不容易覺察的,都披著正當?shù)耐庖碌?。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jīng)陷入了萬劫不復(fù)的深淵。在完全的無意識之中,他把楊過和黃蓉從一個正常人毒害成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楊過在法王夜闖襄陽時聽到黃蓉和郭靖的“國事為重”四個子后,從岸上毫不猶豫地跳入火坑,從此也成為一顆害人害己的毒草。不過后來他終于還是在小龍女的愛情里被融化,重新脫胎換骨,可喜可賀。

相比較之下,趙敏是最正常的一個正常人。她跟張無忌說,你們滿腦子的軍國大事,我的心里就只有一個你。這是多么真誠又多么有力的一句話。在這句話面前,郭靖,丘處機之輩頓時黯然失色。

這些看似跟《立春》沒有關(guān)系,其實,它們反映的都是被扭曲的價值觀。高雅藝術(shù),哈哈,什么叫高雅藝術(shù)?藝術(shù)還有高雅和粗俗之分嗎?粗俗的東西叫藝術(shù)嗎?大俗即大雅。能為人接受的,就是好的藝術(shù);不能為人接受的,就不是好的藝術(shù)。象我上一篇博文寫的那樣,音樂在自己的心里。藝術(shù),本身就是個人的一種感覺,外人沒有任何權(quán)利來置喙。但是在那個扭曲的年代,藝術(shù)被安上了標簽。流行歌曲不是藝術(shù),是毒草;只有美聲唱法,只有鋼琴小提琴才是藝術(shù)。藝術(shù)好與壞的標準是公權(quán)力決定的,而不是人心底的那根弦決定的。當社會普遍以這種價值觀來取向時,王彩玲們的。處境就只能是悲慘的。她們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是高雅的,但是他們只能向生活低頭。

如果是現(xiàn)在這個思想已經(jīng)多元化的社會呢?如果她真的喜歡這種“高雅藝術(shù)”,她就必須得心甘情愿地忍受這種無人欣賞的寂寞。她不必專門到北京去獲得權(quán)力的認可,也不用編一堆的謊話來為自己辯護。如果她不能做到這些,那現(xiàn)實的壓力就會逼著她走另一條出路。但在《立春》里,她說,沒有了她的嗓子,她就是個廢物。她必須依靠這個活著,她沒有別的出路。她活著的同時,也象郭靖一樣帶出了一批楊過們。

幸運的是,由于改革開放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我們的眼界被打開了,我們的思想開始有了自由,而且必將更加自由。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盡管最近有什么新的勞動合同法,有什么限制大小非減持的措施出臺,意味著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挫折,但是,已經(jīng)開始的解放戰(zhàn)爭,必將以燎原之勢燃遍神州。

《立春》觀后感1000字篇三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王彩鈴波折的一生。王彩鈴,一名社會底層的平民,沒有好的長相,也不年輕,卻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夢想著去北京在音樂學(xué)院工作,卻始終沒有實現(xiàn)。最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自己高尚的理想,過起最平凡的生活。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對周瑜的高傲表情開始。她明明沒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卻在他人面前為了面子而撒謊,而且還總是擺出一副高傲的神情,這是他最終悲劇的主觀原因之一。

在整部電影的中,總共有三個同為藝術(shù)家人走進了她自閉的內(nèi)心,對他的人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美術(shù)家,黃四寶。王彩鈴自從第一次見到他后,很快便愛上了他,并且夢想著能和他一起在藝術(shù)方面有所作為,在巴黎的藝術(shù)學(xué)院有所作為??梢哉f,這個人是他第一次傾注全部情感的對象。她覺得她與黃四寶有著很相同的遭遇,自認為懷有一身的藝術(shù)絕技,卻無人欣賞。這種同病相憐的心情很快轉(zhuǎn)變?yōu)榱藧矍椤?墒屈S四寶卻完全沒有類似的想法。最終情感上的矛盾最終使黃四寶在當眾羞辱了王彩鈴后憤然離去。而這次也是王彩鈴的內(nèi)心收到了巨大的沖擊,甚至使她產(chǎn)生了自殺的念頭。而黃四寶,也就此墮落,最終成為社會上騙錢的小混混。

第二個,是舞蹈老師。這個人是我在整部電影中唯一比較欣賞的人。全身心的投身于藝術(shù),面對著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過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沒有太多的雜念,功名,利祿,他好像并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對外在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項王彩鈴求婚,未果,最終選擇走向監(jiān)獄,堅守著內(nèi)心對藝術(shù)的熱愛。

第三個十八個禿頭的少女,自稱身患癌癥,其實是為了自己出名。其心機之深,自己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令人深感同情,而內(nèi)心卻在策劃著自己的“陰謀”。正是他,徹底粉碎了王彩鈴心中的最后一點希望。以至于當王彩鈴在當她的鄰居發(fā)生悲劇時,她也竟然冷眼相對。

這四個人,同樣抱著對對藝術(shù)的熱愛,可是初中卻不同。那個跳舞老師,就像我先前所說的,它是對藝術(shù)純真的熱愛,所以就算他最后入獄,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過著快樂的生活。而剩下的三個人,與其說是喜愛藝術(shù),倒不如說是喜愛藝術(shù)所帶給他們的名利,金錢。其中黃四寶,和那個禿頭少女更為嚴重。其實正是這種心理,使王彩鈴最終認識到她所真正喜愛的并不是藝術(shù),而是它背后的的東西。絕望之中,她放棄了藝術(shù)過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不乏這種虛偽人,表面表現(xiàn)出一顆高尚的內(nèi)心,口上說他對某某事情如何熱愛,實際上只是喜歡其背后的金錢名利。這種人最后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場。

標簽:

相關(guān)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