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環(huán)球新視野】出口美國的山楂酪被貼上“癌癥警告”,這種零食還能吃嗎?

時間:2023-07-02 10:00:04    來源:科普中國網    

最近,一條熱傳的內容中,某品牌的山楂酪產品外包裝上被貼上了大大的“WARNING”(警告),而下方中英雙語的幾個字更加讓人毛骨悚然——“警告:癌癥及生殖系統(tǒng)損害”!

圖源:某短視頻平臺截圖這款零食到底出了什么樣的“問題”,才會被加上“癌癥警告”的警示標簽?這款零食還能吃嗎?

01


【資料圖】

這警告到底是誰貼的?

是誰能夠要求在產品上貼上這種警示標簽呢?當然是官方了,但僅限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發(fā)出警告的網站名叫“65 號法案(proposition 65)”,這個法案的正式名稱為《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執(zhí)法法案》,是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州級法律,在三十多年前發(fā)現(xiàn)污染加州供水的危險污染物后創(chuàng)建,于1986 年投票通過。

根據(jù)加州環(huán)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的描述,65號法案“要求企業(yè)向加州人發(fā)出警告,告知其大量接觸會導致癌癥、出生缺陷或其他生殖危害的化學品?!?/p>

而這些“化學品”都經過包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隸屬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國家毒理學規(guī)劃(NTP)和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EPA)在內的權威機構認定。

也就是說,企業(yè)必須告知產品中存在的致癌或具有生殖危害的成分,而如今這個法律的范圍已經遠遠超過飲用水的范圍,也涉及到了包括食品在內的其他領域,而商品中只要有該提案提到的超過 900 種毒素或致癌物的其中 1 種就會被要求貼上標簽進行警告。

65 號法案網站的通用警告消息

“65 號法案”旨在通過要求商家提供此信息,使加州人能夠就其接觸這些化學品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決定”。

可能有些朋友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但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這類標簽非常普及,被貼上這種“警示標簽”的既有食品,幾乎包括了整個店面,比如:

司空見慣的沙丁魚罐頭

沙丁魚罐頭,圖源:海外自媒體

糖果

某品牌糖果,圖源:海外自媒體

以及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钠放啤?/p>

一些大家都熟悉的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圖源:網絡

甚至……整個商店。

大意為這家商店的商品可能存在致癌或生殖損害的商品,圖源:網絡

正是如此,在加利福尼亞州,你甚至可能會覺得你生活在了一個充滿“癌癥元素”的世界里。這項法案大概在消費者知情權方面表現(xiàn)不錯,但是實際執(zhí)行起來,恐怕更多的是讓人們增加了一些無謂的焦慮。

02

這個警示標簽是怎么來的?

仔細看看這款零食的配料表,上面這些成分沒有一個是致癌物或具有生殖毒性,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被“貼簽”呢?

圖源:商品介紹截圖

答案是:(可能與癌癥與生殖損傷有關)。

通過查詢加州有關部門今年的檢測數(shù)據(jù),該零食的鉛含量檢測結果在ND(Not Detected的簡稱,意思是未檢出)至 0.10ppm之間。(*ppm 為含鉛量單位,代表“百萬分之”,1ppm=1mg/kg)

其中一年的檢測結果,圖源:加州公共衛(wèi)生部

那這個結果是代表零食中鉛超標了嗎?吃下去就會產生身體損害嗎?

完全不是!

在該檢測的說明中發(fā)現(xiàn),這種檢測的“彈性空間”非常小,如果鉛含量 <0.05ppm 就超過檢測下限了(顯示“ND”),而 >0.10 就會被認為是“被污染”,因此雖然有部分批次檢測值高于最低閾值或接近最高閾值,仍然在標準范圍內。

那既然產品沒問題,為何仍需要貼上“警示標簽”?這就得說說不貼標簽的要求有多嚴格(甚至可以說“變態(tài)”)了。

“65號法案”要求,除非預期的接觸水平不會造成重大癌癥風險,否則就要將商品貼上“警示標簽”。那什么才是“重大風險”呢?

該法案將“無重大風險”定義為:

在 70 年的壽命中,在 10 萬人中造成不超過1例額外癌癥的接觸水平。因此,如果一個人在 70 年內以預期水平接觸該物質,估計由于接觸該物質而患上癌癥的幾率不到十萬分之一,則無需對該化合物進行標記。

此外,該法案對出生缺陷和生殖傷害也有類似的嚴格限制水平。

因此如果想不貼“警示標簽”就必須做到兩點:

1.商品中沒有或存在的相關物質低于檢測標準;

2.能夠通過舉證證實商品不會增加癌癥風險。

相較而言,前者相對比較簡單,但后者就需要非常繁瑣的證據(jù)了,因此很多企業(yè)干脆直接躺平,選擇貼張警告標簽了事。

03

這些鉛真會帶來危害嗎?

鉛,確實是一種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的物質,但我們還是要強調劑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無法擺脫鉛的影響,因為自然環(huán)境(土壤)和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都含有鉛,比如家具、玩具、老舊油漆、含鉛汽油燃燒后的汽車尾氣、老舊的水管中,甚至日常食用的各種食品都可能含有鉛。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一些有限的證據(jù)表明,鉛暴露可能和胃癌、肺癌、腎癌、腦癌有關,而男性長期接觸鉛可能影響生殖功能,女性接觸大劑量鉛后可能導致流產,而兒童出現(xiàn)鉛中毒則可能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tǒng)、生長和發(fā)育減慢。

而中疾控專家表示:人體中的鉛大約有 90% 是來自于食品。不過,只要控制攝入量,就可以降低鉛對人體產生危害的風險。

本次事件中的主角——山楂零食——屬于水果制品,相關制品在我國鉛含量標準為 1.0mg/kg,也就是 1ppm,而在 2013-2014 年的該零食鉛檢出量為 ≤0.1ppm,遠優(yōu)于國家標準,因此可以安全食用。

我國食品中鉛含量標準,圖源:GB 2762-2017

綜上,本次事件所涉及到的山楂酪屬于符合標準且可正常銷售的商品,只不過由于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殊規(guī)定,因此和很多食品一樣被要求貼上了“65 號法案”要求的“警示標簽”。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該零食符合標準,但對于鉛含量的控制越低越好,所以希望各類食品都能持續(xù)降低鉛殘留量,讓風險盡可能降低。

簡單來說,這款山楂酪零食是安全且可以放心食用的,但從營養(yǎng)構成糖分攝入量的角度都不建議多吃,偶爾當零嘴吃就好,無需任何擔心。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fā)版權糾紛

當然,同時也期待各個行業(yè)都能進一步優(yōu)化對鉛的控制,相關部門也能進一步嚴格鉛殘留的標準,讓更多人都能避免因鉛導致的疾病甚至死亡。

另外,謠言止于智者,一個無端的抹黑不僅影響一個產品的銷量,更可能是對一個品牌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

最終,即便謠言已經攻破,但是謠言所造成的影響并沒有消失。

而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在面對不確定信息時,至少能做到的就是保持懷疑,等待專業(yè)解讀,而非進行無端指責和攻擊,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如此。

作者:邵憶楠 科普創(chuàng)作者

審核:韓宏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研究員

策劃編輯:徐來

責任編輯:丁崝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