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晉江梧林:紅磚古厝四時新

時間:2022-04-27 08:58:01    來源:人民日報" />

原標題:晉江梧林(引題)

紅磚古厝四時新(走進傳統(tǒng)村落⑩)(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王崟欣

福建省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qū),有一片保存完整的閩南古建筑群,三面臨海,依山傍水。村子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梧林集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與僑村等特色于一體,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圖①:掛燈籠的古厝天井。劉 翼攝

圖②:畫板上的梧林古厝。呂俊英攝

圖③:南音表演。資料圖片

圖④:梧林俯瞰圖。張 鳴攝

石鼓山下,梧桉溪畔,一片歷經(jīng)600多年的傳統(tǒng)村落,就藏在山南水北之間。村名為梧林,位于福建省晉江市新塘街道。

步入梧林,第一眼被吸引的是色彩。藍天、白云、綠樹打底,一片片“紅”高調(diào)闖入畫面,那是屬于閩南古厝的主色調(diào)。

遠與近的景致

在閩南,房子被稱為“厝”。古厝坐北朝南,三開間或五開間。白石壁腳之上,墻體由一塊塊紅磚砌成。由當?shù)鬲毺赝寥篮图挤贫傻募t磚,不僅極具觀賞價值,且吸水性良好,適應當?shù)赜晁渑娴臍夂驙顩r。

沿著悠悠的石板路往村里走,一棟接一棟的閩南古厝競相登場。將鏡頭拉近,屋角兩端飛揚的弧線分外搶眼?;【€于尾端分叉為二,形似燕子尾巴,故名“燕尾脊”,是閩南建筑中獨有的裝飾元素?!凹t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燕尾脊高高揚起,為方方正正的古厝平添了幾分靈動。

觸摸一磚一瓦,想象著過去梧林人的生活。在一棟棟古厝的建筑巧思中,不僅承載著梧林一戶戶尋常人家的生活滋味,更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燕尾脊便是如此。除了傳統(tǒng)的富貴、吉祥之意,閩南人還將“燕子回巢”的情感傾注其中,寓意著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回家的路。

踏入古厝,四周房子圍起來的一塊四方形區(qū)域被稱為“天井”。天氣好時,陽光透過天井鉆進屋子,屋內(nèi)瞬時亮堂起來;雨天,雨水會順著天井屋檐的滴水獸流入地面的凹槽排走。

2016年,晉江市委、市政府本著“固態(tài)保護、活化傳承、業(yè)態(tài)引入”的理念,對傳統(tǒng)村落進行活化保護。如今,這一歷經(jīng)600多年滄桑的閩南古建筑群,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已修繕完畢,開始對游人開放。

古與今的交織

清晨,被第一縷陽光喚醒。睜開眼,便見陽光打在燕尾脊上,透過天井鉆進屋里,閩南古厝釋放出獨有的暖意。屋外,沙沙的勞作聲已然響起。

如今,在閩南古厝中住上一晚,是不少游客的選擇。曾經(jīng)因空置而破敗的一棟棟閩南古厝,經(jīng)過修復,完好保留了房屋的建筑形態(tài),多棟古厝內(nèi)部還被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民宿。古厝也因有了人氣,獲得新生。

走出開間,伸一個懶腰,循著村子的香氣和聲音,一路走,便來到村里的集市了。

七八位老人早早擺好了菜攤子,攤前的空地上,扎著小辮的孩童嬉鬧著跳格子。孩子的笑聲、枝頭鳥鳴聲、老人聊天聲,共同構成了梧林人晨間生活場景。

集市對面的戲臺,自古就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每到重大日子,一曲曲南音就在這里奏響。南音又稱弦管、南管、南曲、南樂,主要流傳于泉州、廈門等地。演奏形式按樂器組合分為“上四管”和“下四管”。從所用曲牌、樂器以及術語來看,南音與唐宋以來的音樂傳統(tǒng)一脈相承。琵琶、洞簫、二弦、三弦響起,婉轉動人的唱腔應和而歌。

漫步梧林,會有不少驚喜。閩南風情館里,一場布袋戲正在上演,武松打虎、隋唐演義等經(jīng)典橋段引發(fā)陣陣掌聲。如今,在梧林的一棟棟古建筑里,閩南文化元素根植其中,高甲戲、梨園戲等當?shù)貍鹘y(tǒng)非遺項目有了新的傳承舞臺。不僅如此,木偶頭雕刻、紅磚制作、閩南茶鑒賞等閩南文化課程也對游客開放,閩南文化在閩南古建筑中得到了活化傳承。

下雨了,片片紅磚被雨水沖刷后透出艷麗的鮮紅,與陽光下柔和的橘紅、陰天時深沉的暗紅截然不同。一磚一瓦間,變換著季節(jié),守護梧林的四時之景。

在村里走累了,有許多歇腳的選擇。走進榕宅,品一壺閩南工夫茶,也是種獨特體驗。榕宅如今被改造成休閑咖啡屋,取名“榕樹下”,名字得名于房子前廳和后院的兩棵老榕樹。

許多村莊都會存在一兩棵與村落共沐風雨的古樹。歷經(jīng)多年,兩棵榕樹已與宅子長成一體,樹枝攀緣著房梁生長,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樹門。樹根盤錯,如巨龍蜿蜒。在村落的修復中,這兩棵老榕樹也被完整保存了下來,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印證。

到了夜晚,梧林退去白日的喧鬧,回歸寧靜。走在燈火幽幽的古厝間,漫天星光與遍地燈火輝映,古村像個歷盡滄桑后回歸平靜的老者,訴說著自己的過去。

家與國的思念

梧林是典型的僑村。眼下,村子戶籍人口雖只有1800多,但在海外,卻分布著1.5萬多名華僑。

梧林古建筑上百棟,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德鑨樓建于1932年,原先的主人是愛國華僑蔡德鑨。入門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正其誼不謀其利”,下聯(lián)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分別出自《漢書》和《論語》,教導晚輩正直做人、艱苦奮斗。

歷經(jīng)90年,樓體木雕上的金箔依然清晰可見,古厝門面的磚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當時最流行的彩色玻璃、油畫圖案等應有盡有。然而,屋子后方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筑,主人同是蔡德鑨,卻是毛坯房的樣子,顯得格外突兀。

原來,宅子建造于日本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之時。此樓主體結構完工后,蔡德鑨毅然捐出所有裝修資金,支持抗戰(zhàn)。

梧林的古建筑多為抗戰(zhàn)年代華僑回鄉(xiāng)所建。他們毫無保留地把辛苦所得匯入家鄉(xiāng),支撐著家人的生活,并建成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大厝。

一棟名為“僑批館”的番仔樓內(nèi),一封封僑批記錄下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僑批,是海外華僑與家鄉(xiāng)親人間的書信和匯款的統(tǒng)稱??商崞饍S批館,很多村里人都不知在哪里,他們更習慣稱之為舊學堂。

梧林之行,是一次閩南傳統(tǒng)建筑與文化的沉浸之旅。行走其中,觸摸一棟棟古建筑,聽一段段過去的故事,感受別樣的家國之情與鄉(xiāng)愁別緒。

■游覽貼士

吃特色:村子有小吃一條街,可品嘗拳頭母、土筍凍、炸浮粿、菜粿、醋肉、四果湯等閩南古早味小吃;特色僑村中還有地道的南洋美食可品嘗。

住行館:村落中央,12棟建筑內(nèi)部被裝飾為民宿供客人居住。行館外觀保留了閩南大厝原有樣貌,內(nèi)部裝修與外觀風格一致,木質(zhì)結構,古色古香。

品文化:在梧林,可欣賞布袋戲、高甲戲等閩南傳統(tǒng)文化表演,也可在木偶頭制作、工夫茶等具有閩南特色的體驗項目中,感受匠人匠心。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