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全球今熱點:為什么撓癢癢會“傳染”?

時間:2022-12-18 15:56:42    來源:科普中國網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石霧遙


(相關資料圖)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別人打哈欠、大笑時,可能會不自覺的被“傳染”,跟著做起同樣的動作。

抓癢癢比上述情況的傳染力更強大,日常生活中有超過60%的人看到別人抓癢會跟著抓。

這時候,你是真的癢嗎?

為什么會癢?

癢是皮膚受到刺激后需要抓撓來緩解的一種感覺。平均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超過十次癢的感覺。按照產生癢的原因不同,也有不同的分類。

化學癢

化學癢是當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的癢的感覺。例如蚊蟲叮咬、皮膚過敏等。準確地說,化學癢產生時,機體會有相應的炎癥和免疫反應,是由體內多種瘙癢相關的受體介導的。

當我們被蚊蟲叮咬后,蚊蟲會在皮膚上留下它們的“唾液”,主要成分是甲酸,是一種預防血液凝結的抗凝血劑。甲酸會引起人體過敏。這時人體自身免疫系統(tǒng)便會分泌組胺,組胺會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因此被蚊蟲叮咬后會出現紅腫丘疹。同時,組胺也會刺激癢相關的神經元,引起癢感。蚊蟲叮咬引發(fā)過敏反應后我們涂服的藥物便是通過抗組胺來緩解皮膚的瘙癢。

蚊子咬后的手臂

(圖片來源:veer圖庫)

但是當我們穿了新衣服、涂化妝品或者是接觸到花粉、柳絮等引發(fā)的過敏性皮炎引起的皮膚瘙癢卻和組胺的產生無關。此類瘙癢是由于機體內存在的特異表達的G蛋白偶聯(lián)受體(MrgprX2)導致肥大細胞被激活而引起的。這類過敏反應發(fā)生時,我們服用抗組胺類藥物恐怕也無濟于事。

化妝品過敏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機械癢

機械癢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癢感。例如撓癢癢,羽毛掃過腳底板等。當皮膚受到輕微的機械刺激時,皮膚會把這種刺激信號通過神經元傳遞給大腦,我們便會有了癢感。

撓癢癢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傳染性癢

當看到別人抓癢或者看到毛毛蟲在身上爬的時候會自己也會莫名覺得癢,大腦自己調控產生癢覺信號,這種情況便是傳染性癢,這也是我們看到別人抓癢會跟著抓的原因。

毛毛蟲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這種“傳染”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對于撓癢癢“傳染”這一行為,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合理的解釋。

英國的研究者首先讓志愿者填寫關于性格的調查問卷,然后觀看別人撓癢的視頻,之后觀察志愿者的行為。最后發(fā)現,超過三分之二的人跟著視頻做出了抓癢癢的動作。對照性格問卷發(fā)現,被抓癢癢傳染的人的負面情緒更多。最終研究者對大腦不同區(qū)塊之間的連結進行研究,發(fā)現傳染癢與控制自身情緒穩(wěn)定性的神經質密切相關。高神經質的人更易產生高的情緒反應,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更容易感知到壓力,因此更容易被傳染。

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veer圖庫)

近期,研究者利用小鼠對傳染性瘙癢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相關的成果于10月4日發(fā)表于期刊《細胞通訊》上。研究人員發(fā)現當小鼠受到其它小鼠撓癢癢傳染時,大腦上的視交叉上核(SCN)會發(fā)光,而視交叉上核恰好是視網膜中實現光捕捉的細胞和大腦中心丘腦室旁核間的中點。而為了探索這一機制,研究者將一種病毒注射到小鼠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中,這種病毒可以感染SCN中的靶神經元,進而抑制視網膜中的神經元。然后,再次觀察被注射病毒的小鼠被傳染的行為。結果發(fā)現,當視網膜中的神經元被抑制后,小鼠受到傳染抓癢的行為明顯得到了抑制。由此可見,實現光捕獲的視網膜中的神經元參與了傳染性癢的過程。光照射后,光敏神經節(jié)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垂體腺苷酸環(huán)化酶激活肽)到SCN,進而觸發(fā)了撓癢癢這一行為。由此可見,傳染性癢受到無意識行為的調節(jié),更像是動物保護自身免受傷害的條件反射。但是人類的腦回路要比小鼠復雜,這種行為機理的解釋是否適用于人類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小鼠抓癢癢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怎么控制癢?

控制癢的手段很多,以下主要談幾種。

痛可以抑制癢

雖然“痛”和“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但是兩者在大腦中有很多相同的神經元激活區(qū)。所以當皮膚癢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產生痛覺來進行抑制。這就是在蚊蟲叮咬的包上用指甲掐痛能緩解癢感的原因了。

(圖片來源:veer圖庫)

冷控制癢

當皮膚紅腫有瘙癢感時,還可以用冰冷的毛巾冷敷,用冷覺來緩解癢。

冷敷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涂服藥物止癢

若過敏或者皮膚瘙癢難耐,可以通過涂服藥物或者使用止癢噴霧來進行抗炎治療。

吃藥

(圖片來源:veer圖庫)

結語

癢是我們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感覺,當你面對莫名其妙的癢感時,記得要去醫(yī)院看醫(yī)生呀!

參考文獻:

Chen, Zhou-Feng. A neuropeptide code for itch. Nat Rev Neurosci. 2021;22(12):758-776.

Meixiong, James; Anderson, Michael; Limjunyawong, Nathachit, et al. Activation of Mast-Cell-Expressed Mas-Relate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Drives Non-histaminergic Itch. Immunity, 2019, 50, 1163.

Yu, Yao-Qing; Barry, Devin M.; Hao, Yan, et al. 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contagious itch behavior in mice. Science, 2017, 355, 6329.

Gao, Fang; Ma, Jun; Yu, Yao-Qing, et al. A non-canonical retina-ipRGCs-SCN-PVT visual pathway for mediating contagious itch behavior. Cell Reports, 2022, 41, 111444.

Steele, Haley R.; Xing, Yanyan; Zhu, Yuyan, et al. MrgprC11(+) sensory neurons mediate glabrous skin itch. PNAS, 2021, 118, e2022874118.

標簽: 蚊蟲叮咬 視交叉上核 過敏反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